嫉妒送給我們的三份大禮

2016-08-13 17:09:40

追求平等無非兩種策略:一是向上追求:我自己有上進心、拼搏精神,通過自己的努力追上別人;二是向下追求:我想辦法把別人給搞下來。實話說,第二種策略更加容易。因為第一種策略除瞭依賴自身努力,還得更多拜托上蒼的命運;而第二種策略是背後下刀子,在是非環境下往往迅速奏效。因此,當我們內心不夠自信,同時又毫無利他時,就自然而然采取第二種策略。這才是妒忌的惡之根源。

但是人是典型群居動物,群居動物的特征就必然表現為“人人皆自私,但人人皆不能自私”的社會關系體系和社會規則。同時,群居動物也會進化出典型的同情傾向。這世界沒有完全自私的人。采用第二種策略,即因忌妒害人的人,也許會比較容易收獲平等,但這種平等的背後是社會規則和自己內心心日日夜夜的鞭撻,這同時也給瞭追求上進者更多的價值感:越是有挑戰的過程,人生才越有意義。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之前總是認為利他本身是自我傷害。但最新的積極心理學卻給瞭我們新的研究:利他所收獲的幸福感甚至勝於巨大的財富、名聲,而幸福公式[1]的一個核心要素是良好的人際關系。

他人是地獄,他人也是天堂。

註1:幸福公式:幸福=投入+積極心態+意義和價值+成就感+良好的人際關系

點評:

莎士比亞說:“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個綠眼的妖魔!”

嫉妒這個詞給我的感覺是很不好的,嫉妒的本意是指人們為競爭一定的權益,對相應的幸運者或潛在的幸運者懷有的一種冷漠、貶低、排斥、甚至是敵視的心理狀態。嫉妒源於同一領域的競爭,源於某種被破壞的優越感,源於猴王心理與報復心理結合。嫉妒,內潛著對他人幸福的破壞傾向,並對自己所謂的不幸深感無奈的一種心態。

這文章是對嫉妒的另一種解讀,我更喜歡用羨慕這個詞,羨慕,是對幸福概念的一種認知,對他人幸福的一種祝福。我們羨慕別人的好,我們也可以通過努力去爭取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