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09:26
文/趙強
如果不是這次四川蘆山的7.0級大地震,想必未來很長時間裡,我還是會習慣性地把印象停留在“江西的廬山”。畢竟那首蘇軾 的《題西林壁》太出名瞭:“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成名很容易
想要去成名一般有2個極端:要麼流傳千古,要麼遺臭萬年。記得有句古語:“一朝成名天下知”。但是蘆山卻不顯得那麼幸運,它的廣為人知是建立在災難與痛苦之上的。
當然瞭,它也有喜悅。震後關於“蘆山”的報道輪番登場占據瞭主旋律,而好多節目暫時停播,算是對這事件的沉默以及默哀吧。然而,這真的能減輕災區民眾的痛苦嗎?對此,我還真不敢肯定。
但我也欣慰,畢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社會主義治理下體現的很全面。我承認:咱們的“救災援助”比不起發達國傢那般先進,但是我們都有一顆炙熱的心。這遠遠比“機械般的先進”更來得有人性。誰知道呢?或許隻有親身經歷過的人士,才有發言權吧,而我的“文字描述”無非是意淫罷瞭。
不識“蘆山”真面目,是我自己的過錯,知識的匱乏是不可回避的硬傷。
關於地震預報
網上的段子:地震你怕瞭嗎?唐山大地震告訴我們,晚上睡覺不能睡太早。汶川地震告訴我們,中午不能睡午覺。蘆山地震告訴我們,早上不能睡懶覺。三次地震告訴我們,不能睡覺,要睡千萬不能夠裸睡,切記!
看看吧,這其中的諷刺,不言而喻。何以至此?或許這是一種無可奈何,又或許它是傳達自己內心含蓄的聲音。
個人一直有個疑問:“地震局的人士去哪瞭?”這種事情真的很難預測嗎?後來經多方求證後,我發現:“精準的地震預報,真的很難,很難。”
或許有人會懷疑,那不妨去查閱一番便知。倘若地震發生瞭,真的可以預知得很準確,那這世界該會變的多和諧啊?又怎會出現那麼多傷心的淚水與無助的惶恐?
結語:
不管如何,逝者已逝,讓我們相信:終有一天,生活會越來越美好。我固執地認為:“希望”始終是人類戰勝大自然的有力武器。
原文:http://www.zhaoqiang.org/lushan.html
點評:沒想到5年後又地震瞭,災難面前,活著的人就是一種共同體。無須契約,無須定義。
關於捐款
@李連傑:壹基金是註冊在深圳的獨立法人組織。理事會由馮侖、李連傑、柳傳志、馬化騰、馬蔚華、馬雲、牛根生、王石、楊鵬、周其仁、周惟彥11人組成。目前負責運作的執行長是王石。所有善款由招商銀行托管,為專用賬戶。任何組織、個人都不可能私自動用。理事會也會用集體的專業知識,保護善款透明、有效地運用。
救災一般分三個階段:一是72小時的黃金救助期,主要挽救生命;二是7-10天的暫時過渡期,保障災民基本生活需求;三是災後重建期。再分享一次:壹基金是一個獨立的組織,不需要向任何政府部門、組織、個人,交任何形式的管理費。善款嚴格限於三個階段的救災使用,即黃金救助期、暫時過渡期和災後重建期。
@壹基金:昨晚@壹基金救援聯盟 第一批四支救援隊近80人均已經到達雅安蘆山縣,其中瀘州救援隊已經在凌晨徒步抵達震中龍門鄉。圖為今天清晨,前往雙石鎮清源鄉的隊伍正在裝物資準備出發。
@Fenng:如果對災區捐款,目前來看,壹基金應該更靠譜些,也透明很多。如果對壹基金也不放心,也可以不捐或是少捐,做好當下的工作,就是對社會的貢獻,別忘瞭你是納稅人。這麼說可能政治不正確,但事實就是如此。
@羅綺梅:對不起,我不會捐錢給任何組織來幫助雅安。我會帶上自己和信任我的朋友的錢之後自己去給災區需要的人,尤其是學生。因為我親耳聽到汶川災民告訴過我說好的社保卡裡面一分錢沒有,親眼看到因為戶籍不在當地而得不到任何補貼的玉樹藏族災民帳篷。對不起,我誰都不信!
附:地震思考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