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21:13
一、隻見小偷吃肉不見小偷挨打
文/河石子
每一件看似光鮮亮麗的事情底下定有非常多不為人知的艱辛,就像昨天晚上看的那個zealer制作數碼評測視頻的記錄花絮,一個短短半小時的視頻是需要花上好幾天時間來寫稿,拍攝照片,解說錄制以及後期合成的。
這就像我現在做的工作,很多做得好的人每天就隻需要接接電話,打打電話就可以瞭。看起來很輕松,但這個事情本來就是一個要主動出擊的事情,如果不積極就會一點收獲也沒有。這是工作以來一直很照顧我的老哥給我說的問題,開始我還沒有意識到,經過他這麼一說陡然發現那些工作中的小細節一點沒有註意,從而造成瞭很多麻煩。原來自己一直在抱怨工作不順利,別人卻又為什麼那麼輕松就是因為我隻看到瞭其中的一面而已。
別人輕輕松松拿下訂單的表象之下是因為他們已經經歷過瞭千百次的拒絕,無數次的閉門羹才有瞭今天輕松的工作條件,不要羨慕別人工作容易,自己做同樣的事情卻很難,因為你還缺少鍛煉。
其實我很佩服那些在路邊推銷東西的人,即使在客戶拒他千百遍,他也一直以待客戶如初戀的態度來笑臉相迎。
小時候傢裡人一直給我說要勤快不要好吃懶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付出才有收獲,小偷雖然日子過得輕松,但是你隻看到瞭他吃肉的時候,沒看到他挨打的時候。原來我一直在接受著看問題不能隻看表面的教育,隻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已。
看問題不能隻看到表面,要不停的動腦子去琢磨事情的深層含義,凡事都是經不起琢磨的。做事情不要怕經歷失敗,隻有經歷的失敗多瞭才能從中得到教訓,從而通過自省讓事情變得容易。
二、向死而生的自由人
文/連嶽
傢旁邊新開瞭一傢水果店,水果品質高,價錢低,同樣是我愛吃的桔子,他傢的新鮮、多汁,一斤還比別人便宜三五毛錢。鬼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原因我不關心,每天跟他買水果就是瞭。唯一要做的,就是回傢時小心繞過原來經常光顧的一傢水果店,以免傷人自尊。如果周邊的五六傢水果店不對新來者的強大競爭做出回應,這塊市場它就是老大瞭。
我也碰見不少想做生意的人,研究瞭幾年,也沒起步,從他們擔心的事情來看,也都有些道理:政策對小微企業不友好、貨幣可能會大貶值、市場好像也很飽和,當然,中國不知向什麼路走:是走回公有制的老路呢?還是終於摸上瞭對岸?——要等這些事都都有結論再開始,你的生意永遠無法起步。
這有點像中國當下的生存縮影。它有非常多的毛病,它又給人留瞭機會;它有的地方講理,有些地方又荒唐;它不像《新聞聯播》那麼美好,也不像微博那麼黑暗;人民好像忍無可忍,人民好像又喜上眉梢;北京一時淪為不宜人居的PM2.5爆表霧都,北京的地產形勢卻又見好。
有人對過去的十年很失望,有人希望將來的十年有改變。有人希望破滅後又生新希望,我的意見是:千方百計當個強大的自由人,領導人改不改,大政方針怎麼走,最好死心。正如你想開個水果店,那就去開,成瞭賺錢,虧瞭關門,換多少個總理都得這麼做,隻要這國傢不變成朝鮮。
中國應該不會變成朝鮮,中國應該也不會有多大改變。十年後,也許仍有紙媒在追求尚未得到的新聞自由,也許微博仍然要刪號,除瞭你老瞭十歲,一切應該改變不大。
換成你來主持中國,你也不會有什麼大動作,機器不壞不要修。現在的中國經濟增長一枝獨秀,居民的生活水準普遍提升,意見領袖雖然粉絲多,但真帶頭造反沒幾個人會跟,而且也沒意見領袖要反,一聽說指示不許公款喝酒就變成瞭領袖的粉絲,覺得中國的新時代要開始瞭,卻忽視瞭“要廉潔”的文件每年都有一大疊。你從中南海往外一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看完《人民日報》,再品《環球時報》,有什麼可改的?不讓別人改已經太仁慈。
如果機器開始壞瞭,河裡的石頭摸瞭幾遍,經濟變糟,會不會改呢?可能會改,也可能不會,還有不少邪惡的大牌可以打:由於許多人仍然接受“富人的財富是通過剝削窮人聚集起來的”這一胡扯蛋,劫富濟貧還是中國人喜聞樂見的社會運動,搶劫或犧牲一批富人,可以維持政權,這招不行,還有萬能的“愛國主義”,找個鄰國碰碰瓷,官媒火力全開,雞血青年大開殺戒,也可以維持政權,搞個十年,餓死瞭,咦,聽說有個村莊農民分田單幹,效果不錯,趕快推廣,然後萬民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