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28:59
文/麒
對蘋果的瞭解,最初是計算機操作系統的瞭解,因為自己不滿足於對Windows操作的封閉性和傻瓜式,即使我後來還是一直在Windows上工作,但對其他操作系統的好奇,終究引導著自己去更多的瞭解,不過這個時候蘋果還是沒有引起我多大的興趣,一方面是因為沒有那麼多錢,另一方面它的操作系統還是封閉的,所以最終在linux上停留瞭一段時間。
這一次算的上是對蘋果有瞭一些瞭解,或者說和蘋果擦肩而過,但真正的開始接觸,卻是在幾年後的iPhone4。
起初買iPhone4的理由非常荒謬,簡直是不可理喻:在QQ上顯示iPhone客戶端登陸,發的微博顯示來自iPhone客戶端。於是僅僅因為這樣的心理需求,就花瞭4999買瞭一部iPhone4,外加39元的貼膜,一共5千多。在iPhone到手之後,第一時間自然是下載QQ以滿足我最實際的心理需求,但當我搞明白那些對第一次接觸者來說相當復雜的下載步驟後,已經是兩天之後的事情瞭。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因為我之前一直用山寨手機,所以流量是每月30M的套餐,在iPhone面前簡直不堪一擊,回想之前我對手機的簡單感情,不免有點懷念,能打電話,發文字短信就可以瞭。之後我觀看瞭很多的iPhone教程、學習制作鈴聲、加入wi-fi、升級IOS等,這是一段和iPhone的蜜月期,經過這段時期後,我對其他手機完全提不起興趣,當我再次拿到別人的山寨機、三星,甚至是後來很火的小米等,我再也找不到那種手指滑過屏幕的一氣呵成,各種觸屏上的違和感,似乎隻有在iPhone上才有那種別致的用戶體驗,很多時候,我甚至都回想不起自己當年按鍵時代手機的過往,簡直太不可思議瞭。
相信第一次接觸iPhone的用戶,都會對它近乎極端固定化的各種安排非常不適應,一般的表達叫做操作太復雜瞭,我個人也是其中一員,在學會wifi之前,我認為使用iPhone必須要有一臺電腦和一根網線,要下載一個近80M的itunes,一些喜歡的大型遊戲、有趣的應用,都需要花錢購買,那個時候我的第一想法是:蘋果真是有錢人用的啊!可能有人覺得我有點誇大其詞,因為wifi並不是很難學習,而且那個時候也相當普及,比如麥當勞就有免費的wifi,但我是在一個二線城市的沒落的小鎮上,比很多地方的城鄉結合部還不如,雖然時常上網,但對無線路由器也是比較陌生。每次有應用要更新的時候,尤其是IOS的更新,真覺得生不如死,因為有時候速度很快,但大多數時候,慢的讓人抓狂!
虛榮心的滿足和別人的羨慕,總是有一個保質期的,熱情可以是三分鐘的,但需要做的事情總是沒完沒瞭,面對著當時全球很多媒體、個人對iPhone的吹捧,一個問題就自然而然來瞭:iPhone到底魅力在哪裡?僅僅是虛榮和跟風似乎回答不瞭這個問題,我決定認真對著自己手裡的iPhone4S(這個時候我已經換瞭),好好的想一想這個問題。
從iPhone4到iPhone4S,沒有之前那種虛榮甚至不可一世,4S除瞭外觀之外,在性能上的大幅提升是必然的事情,因為有一個蘋果的APP商店決定瞭這樣的選擇,在蘋果APP相當可觀的利潤分成基礎上,加之瘋狂的小鳥等應用在全球范圍內的大獲成功,越來越多的專業公司加入其中是可以預見的,而它們為瞭搏取用戶眼球,自然會制作水準更高、更加專業的各種應用和遊戲,像當初微軟新一代的Windows發佈迫使用戶升級電腦硬件一樣,iPhone在外觀深入人心之後,升級和改變其他東西,簡直可以說是理所當然的。
說瞭這麼多,那iPhone究竟魅力何在呢?答案是:簡單簡潔,完全的用戶體驗至上。
如果現在大傢手頭有一iPhone的話,那麼請你拿起它,好好看看。可以供你使用的按鈕隻有5個,如果將其中的管理聲音的按鈕劃分在一組,那麼可供用戶使用的按鈕其實隻有三個,進一步簡潔的話,因為iPhone用戶基本是不關機的,除瞭鎖屏之外(這代表著你停止瞭在iPhone手機上的所有工作),那麼你將會發現供你使用的按鈕其實隻有兩個,這還不是最簡潔的,當你開啟瞭assistivetouch之後,整部iPhone手機的所有按鈕幾乎都用不上瞭,除瞭那個開啟屏幕前點擊的HOME鍵之外,而HOME鍵的作用似乎也隻剩下這一個瞭。
這就是iPhone外觀上你可以操作的,如此的簡單,我在這裡不會像說明書一樣介紹它,隻是想讓大傢瞭解它,它確實就是這麼簡單。
其次,在iPhone的外觀上,我看到很多的人貼膜、掛殼,然後這麼弄弄,接著那麼弄弄,反正不是不讓自己消停,就是不讓手機消停。那麼iPhone到底要不要貼膜,然後換一個手機外殼呢?我個人看法是不需要,因為它已經足夠好瞭,那些“花招”完全是在畫蛇添足,當初我也在iPhone4上貼膜,但撕下來之後,才發現我一直阻擋著自己獲取一個更鮮亮的屏幕,至於外殼方面,這個是最讓我不能理解的事情,在一個原本纖薄的外觀上,故意增肥不是很可笑嗎?更荒謬的是,有人會花398元等這樣的高價,去買一個手機外殼。哪怕它是iPhone也不能成為理由,這種完全沒有必要的揮霍性開支,之所以有其市場,唯一的理由就是:確實存在不少人,將iPhone看的不僅僅是手機那麼簡單。將iPhone當作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就像古時地主傢的大莊園裡買瞭一匹好馬,那馬鞍等就不能草草瞭事,不讓拉車也不當座駕,每天拉出去溜達一圈,哪怕是不出去溜達,自己看著也覺得心裡美滋滋的。如果不是出於這種心態,那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解釋,在知識產權被無情踐踏的中國,在不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前提之下,絕大多數人(包括我)不願意拿398元去APP商店買一款或幾款應用或者遊戲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拿398元去買一個手機外殼就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後者在大傢眼中是看得見摸得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