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29:11
總有一日,我們會形成自己的“個人排行榜”,那是最好的排行榜。
4、名傢的推薦
名傢的推薦也自有一定的道理,我也不必不以為然——當然帶有強烈政治色彩的推薦必須除外。他們列的書單和影單,大可一瞧。當然,到底哪些、什麼樣子的人物才是我們自己的“名傢”,得我們自己去評定;當我們決定瞭誰是“名傢”,也就有瞭自己的標準瞭。
5、同好之人的推薦
好多書啊電影啊,是來自朋友的推薦,但也要看我們的趣味相投度,如果是趣味相近或相同的朋友(或師長、網友等),定是一薦一個準。
6、順藤摸瓜
“要找合自己脾胃的作者,最好的法子是:找個自己喜歡的作者,然後從他的書裡挖他喜歡的人。比如,我第一次知道卡爾維諾、奧威爾、馬爾庫塞、杜拉斯這些名字,是我小時候讀王小波時看到的。比如,我第一次知道胡安、魯爾福、科塔薩爾,都是打馬爾克斯那兒知道的。我第一次知道菲茨傑拉德、錢德勒和卡佛,是從村上春樹那兒。有些作者特別慷慨,會把自己的寶庫敞開。你去讀中國諸傢《文論》、《詩話》裡被誇的名字——隨便舉些,比如《誠齋詩話》、《隨園詩話》、《人間詞話》,裡面提到的任一位的名字,其詩其詞都值得讀。然後,博爾赫斯、納博科夫、哈羅德 佈魯姆這些人,寫點小散文都喜歡提大堆名字,你按著作者找,一逮一個準。好作者被人民推擁,更好的作者被好作者推擁,遠遠一看,好比論文引用率一樣。書商、腰封、出版社可能是騙子,但大師不會。所以找到一個好作者,可以順藤摸瓜揪出一大串來。大師們的眼光普遍低不到哪去。如果你怕太偏門晦澀,那就按著自己喜歡的作者書裡去翻,找他喜歡的作者,一定有大收獲。比如,你喜歡王小波,那他喜歡的卡爾維諾和莫迪阿諾,一定合你口味;你喜歡汪曾祺,那他推崇的林斤瀾、他師父沈從文,一定讓你愛不釋手。”
這段話摘自張佳瑋的博客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38484&PostID=44498403
要找好電影也可如此。
另外,我不大看廣告媒體上熱薦的書和電影,除非另有目的,以及少數我自己也感覺特好的例外。好作品會帶動商業,但商業卻帶動不瞭好作品;又如,好作品隻能被小眾所掌控和珍愛——這些都是文藝與市場的歧途。
點評:如果你給好朋友推薦作品,別急著把自己認為好的作品推薦給人傢,還是先想想他會喜歡看什麼,然後再推薦,效果會很好。
再引用郭大路的話補充一下:無論是找書還是做人,說白瞭都是價值觀。價值觀相同就會口味相同。張佳瑋同學說的順藤摸瓜法。我舉幾個例子:作者推崇的順藤摸瓜,王小波到王道乾,李敖在《北京法源寺》中非常推崇梁啟超,我就找找梁啟超來研究一下,果然牛逼。;作者推薦的順藤摸瓜,如羅永浩推薦阿乙,飯飯;書系的順藤摸瓜,比如華章經管類,都比較不錯(大概率好書,不代表本本經典);出版社的順藤摸瓜,讀庫是新星出版社出的,那就關註一下新星出版社,陳丹青是廣西師大出的,陳存仁是廣西師大出的,廣西師大果斷關註啊。總而言之,就像編織一張網,每一個經典的你喜歡的作者都是一個節點,順著他上下左右讀開去,總是錯不瞭的。凡事都別設置障礙,先看看,先試試。讀書尤其如此,這世界上被埋沒的好書太多瞭,讀也讀不完,有機緣相遇,就認真看看序言,認真看看目錄,也不枉那一翻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