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48:10
沒有選擇時,踏實是最好的修煉方式
充 實的內心一定是自信的基礎,而你要想做到充實的內心,有一個就是要涉獵知識,要不斷的學習。其實我們知道所有的孩子出生都是一樣的,都是一個白紙,但是為 什麼上過同樣幼兒園的孩子有的成就一番事業,有的可能就平庸瞭,相比較而言。其實回顧看這些偉大的人或者成功的人,一定有一個持續學習、持續提高的過程, 而這個持續學習、積累、提高,就是他自信心不斷提高的過程,每個人都有這麼一個過程,隻不過有的人在一級一級提高,所以他的自信心和成功成正比,有的人原 地踏步多瞭一些,自信心和成功就相對低一些。
每個人都是一樣,走入社會,那個時候我們沒有選擇,第一步先得做好本職工作,這一步做不紮實的人起飛跳板很難成功。所 以不管做什麼工作,我可以告訴大傢我當過三年的學徒工,從八塊錢的工資一直拿到32塊錢的工資,當年啊。上過非常艱難的夜班,從晚上六點到第二天早上七 點,在夜裡不睡覺,在地下40米深的地洞裡軍事通信,多少年都是那樣。由於在地下相對比較安靜,所以有些人利用那個時間睡覺瞭,我年輕就利用那個時間晚上 多看點書,所以後來一旦改革開放出現瞭考核,一下我技術考核成瞭當年局裡第一名。我是第一個獲得助理工程師稱號,第一個獲得工程師稱號,其實都是別人在那 兒織毛衣過程中,我利用那個時間學習,我學外語的時候可能非常悲慘,我26歲開始學外語,突然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要改革開放瞭,那時候有個朋友講改革 開放什麼最有用?一定是外語。那外語未來一定對自己人生有很大影響。我立刻買瞭收音機,跟著廣播開始學,然後報夜校,最後等到改革開放真的來瞭,需要選拔 出國留學人員,原來老的大學生學的俄語,新的大學生沒有畢業,青黃不接的時候給瞭我這個機會,所以完成瞭英語和技術的培訓,這樣改革開放中期突然選拔第三 梯隊,這樣又紅又專的基礎就存在瞭。我也不知道當年外語學瞭幹什麼,我也不知道領導會選我出國,但是我覺得學瞭一門知識,書到用時方恨少,所以從這個角度 自信是隨著時間、知識、經驗的積累而不斷提升的過程。
美國老太太引導我走向自信
我可以給大傢講一個第一次參加國際會議的經 歷。那是八十年代中的時候,當然在會上都是一樣的,聽演講者,但是會後這可完全是你自己掌握,會上一個人主講你聽著就好瞭,到瞭會後,尤其會後有雞尾酒 會,這是所有國際慣例,雞尾酒會就給大傢互相交流、互相認識、互相尋找對方的機會。我第一次參加那樣活動的時候,一個是當時知識比較淺,第二語言能力比較 差,第三見瞭全是老外心裡緊張。那時候不太會喝葡萄酒,拿瞭一杯橙汁躲在角落,真的不知道講什麼。那次晚上有一個美國老太太,她特別會照顧所有的來賓,她 就走到我面前,她走過來時我就想別跟我說話,人傢就走在我邊兒上,她說我聽說你是北京的,她說我是第一次來北京,告訴我北京有什麼好玩兒的,在她的引導下 我跟她講話瞭,通過這個引導以後你會覺得沒什麼,跟老外講英文可以啊,大傢聊的話題可以啊。所以要有一個這樣的經歷,如果我躲在那兒,如果沒有那個老太太 跟我聊,可能下一次我還是更加恐懼,我怎麼能夠進入那樣的場合。所以這樣不自信給我留下深刻的體驗。當然現在我也非常有機會經常組織一些雞尾酒會,一些活 動,我就會想起那位女士對我很簡短的,大概幾十秒、一分鐘的關照,就把你很自然的拉入瞭群體中。所以當自己成為主人時也會看有不自信的,咱們過去跟他打個招呼。
但是當我們自己說自己是非常自信的人的時候,要真正的掂一下自己的內心,要瞭解自信和自負有這麼一點微妙的差別。自 信就是這杯水,你在晃動它的時候不一定會溢出來,自負的話這杯水放在桌面上倒的太滿自己就會往外流。人往往自負的時候會覺得別人怎麼不聽我的,我說的為什 麼別人不相信,我一定比你強。其實你仔細看看,你仔細分析一下這正是一種不自信。當你自己能夠說出的話別人能夠接受的時候,往往這才是自信的真實表現,越 是別人不能接受越想證明、越想展現給別人看這往往是自負(更甚至是一種自卑,不是有句話叫“越在意什麼,就證明內心越缺少什麼”嗎?)。所以往往張揚是自 負的表現,自信的人不見得會表現得那樣的外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