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能走多遠?

2016-08-13 17:52:57

文/雲端記憶

沉下心來思考些東西,是源於剛才看到閱讀讀書的一篇文章《不是終點的終點》,引起的共鳴。我關註閱讀已經有好幾年瞭,是屬於那種靜靜關註默默吸收精華的無聞者,別人既不知道我的存在,也不知道很多作者的有感而發能在我內心引起多大的震撼和反思。現在畢業瞭,是該在自己喜歡的平臺上留下些印記瞭。

剛收拾完即將進行的七天軍訓所需的物品,說是軍訓,其實是我即將工作的單位為新員工準備的企業培訓,隻不過地點不是在開著空調的辦公室裡,而是頂著三十七度左右高溫的軍事基地。說來慚愧,我的大學並不是那麼順勢就過來瞭,因為自己屬於喜歡折騰的那種,年少輕狂,也就不喜歡安定,所以做瞭一些不太一樣的事情。明天我就要去正式上班瞭,也算是畢業前行的一次反芻吧。

高考剛過不久,總會觸景傷情吧。和所有高中畢業生一樣,對大學是充滿瞭期待和好奇,於是乎大一是亢奮的一年,參加所有的活動,競選學生會,參加辯論賽等等,覺得一切都是自由的,不再擁有朝五點讀書晚十點還在自習的緊張感,不再擁有一次次月考後害怕又期待的分數,也不再擁有堆起來和我身高一樣的黃岡試卷……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每天都有看不完的風景,說不完的笑話,談論不完的八卦。也許是我骨子裡就不安分,也許是受《贏在中國》的影響,也許是想證明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於是我在大二的時候也加入瞭“創業”的火熱潮流。

那一年,對於教育依舊熱衷的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起瞭培訓。對於我們來說,一沒有師資,二沒有資金,三沒有項目,但是艱難的現實似乎也不曾削弱我們激昂的鬥志。於是,我們開始搭建平臺,開始尋找資金,開始做市場調研來確定項目……我們一路摸索,一路前行。那是一個瘋狂的時刻,我們可以扮成別校學生去做市場調查,收集學生信息;沒有過多的資金,為瞭防止清潔人員清除我們的廣告,我們可以下午開始熬制漿糊,晚上十二點租車去各個學校門口以及大街上張貼小廣告(做法確實不太地道,但也礙於現實);我們可以頂著七月暴曬在北京某學校周邊發傳單;我們可以和城管打“地道戰”,隻因我們需要在大街上擺小桌子來進行宣傳。(現在想想,這些隻可經歷,不可延續)

那一年,對於從南方過來的我,記憶最深的是每天吃饅頭。在來北京上大學之前,我從來不知道原來午飯可以隻花三四塊錢吃一個炒餅就可以(我們宿舍很多都是北方的);在創業之前,我從來不知道原來午飯更可以一個饅頭一點涼菜或者一根蔥(當然我到現在都不能生吃蔥)即可!對於我來說,曾經在高中一個星期花三四百塊錢都是很正常的(並不是傢境很好,而是基本水平都是如此),現在三四百一個月也夠花瞭,這,也是我得到的寶貴財富,懂得節約瞭。那時,每當我出去發送傳單,我從一開始因為不好意思非得打傘戴太陽鏡到最後連帽子都不要的轉變,從某種意義來說,我正在逐漸走向成熟。那時,每當我遞給別人我們小廣告而轉手被扔掉的時候,我是多麼想上前去揍人傢一頓,即使這張紙隻有一毛的成本,可是上面的內容,包括排版,字體的選擇都是我們一個一個矯正過來的呀,這些都是我們的心血,怎可這樣白白浪費?!於是,我們從地面上,垃圾桶裡把我們的心血一一撿起來,擦幹凈,再送出去。曾經我晚上睡得跟死豬一樣,現在也能連續三個晚上不睡覺,隻為馬上要用的項目方案;曾經我在傢是用錢買來喝湯的主,現在隻要看見有湯,趕緊喝上一碗再說,隻為身體消耗太大,怕被傢人發現;曾經我走半個小時就嗷叫著走不動瞭的人,竟然可以背著重重的宣傳頁走上一兩個小時……類似於這樣的記憶,絕不在少數,每當一一回味,總覺得那是多難的事情啊,我怎麼也就走過來瞭呢?

那一年,一個人兼顧著N重身份,也許今天僅僅是出去發送傳單的兼職人員,明天就是咨詢的顧問老師,後天成瞭負責人事招聘的工作人員。每天都在變化,也就註定瞭自己要快速的適應,快速的成長。在第二年的人事招聘中,其實也給瞭我人生很大的啟發,因為讓我見識到不同的老師,不同的講課風格,不同的實戰經驗。讓我最記憶幽深的就一位五十左右的劉老師,她說因為聽到我電話裡面的聲音比較專業,所以才來我們這邊面試教師的。其實對於我來說,並不是賺瞭多少錢我就很高興,而是我的成長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因為我一直記得初中物理老師給我說的“你很優秀,但是不要華而不實!”也許在高中,因為太過驕縱,根本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而大學,一個全新的環境,不再因為你過去的成就而被貼上標簽,也不再是人人都認識自己而去讓著或者怎麼樣的世界,讓我見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