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佛說阿彌陀經》的功能作用是“離苦得樂”

《佛說阿彌陀經》的功能作用是“離苦得樂”

時間:2020-02-28 16:54:2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大安法師:《佛說阿彌陀經》的功能作用是“離苦得樂”

《佛說阿彌陀經》是以“‘離苦得樂’為用”。

離“苦”,離“八苦”,尤其是離“輪回之苦”。一切“苦”當中,生死輪回為“大苦”,所以《佛說阿彌陀經》所展開的凈土法門直接是解決眾生最深重的苦難,讓眾生離“輪回之苦”。

得“樂”,得什麼樣的“樂”?不僅僅是得人天福報的樂,也不是得一點聲聞緣覺自瞭的那個樂,乃是得大乘的“法樂”,就是大涅槃的“常樂”,這也是生命當中最終極的快樂。

所以《佛說阿彌陀經》就把“離苦得樂”作為它的功能作用。

“離苦得樂”在經典中是怎麼表達的呢?這就是聚焦到——眾生臨命終時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凈土——這個法義上。

所以《佛說阿彌陀經》中講,“其人(就是信願念佛的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以及凈土的菩薩、聲聞聖眾,出現在這個念佛人面前,前來接引。

這就是我們每天唱誦的“願我臨終無障礙,阿彌陀佛遠相迎,觀音甘露灑吾頭,勢至金臺托我足”。這就是臨終接引的情況。

阿彌陀佛現前,必然會放光,佛光註照在這個念佛人的身上,就能令他心不顛倒。

如果沒有佛力加持,我們臨命終時是最艱難的時刻,如生龜脫殼、螃蟹落湯,無量劫以來的業力種子在那裡翻滾,四大分離的痛苦,那是難以忍受。

這時候心是最容易顛倒的,自己是很難作主宰的。業力在那裡翻騰,你是控制不瞭的,就好像在十七級臺風的海面上,駕著一葉小舟一樣的感覺瞭。

“心不顛倒”不是來自於我們,我們沒有這個功夫,是來自於阿彌陀佛現前的加持!

“即得”,就是臨終時看到的西方三聖現前,自己見到自己的神識被佛光所攝受,登上蓮臺,然後蓮華閉合,隨佛往生,須臾間就到瞭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裡面瞭。

這說明在佛光當中是超越時間的,不是說還要經過多長時劫才能去極樂世界的。在佛光中超越時空,“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一往生就離開瞭三界輪回之苦,一到極樂世界,華開見佛,就能夠證得無生法忍。

這個力用就直接跟“與樂拔苦”聯系起來瞭。給與眾生涅槃的快樂、拔取九法界眾生兩種生死之苦,這種功能作用的顯現是靠什麼呢?是靠感應。

所以講“與拔之功,在乎感應”。什麼叫能感?就是我等眾生以一心執持阿彌陀佛名號為能感之機;阿彌陀佛已然成就的四十八大願所含攝的拔眾生輪回之苦、與眾生涅槃之樂的這種願力就為所應之法。這時候能所感應,機法相應。

這個拔眾生苦的道理是根據阿彌陀佛已然成就的同體大悲來顯現的。阿彌陀佛為什麼會發四十八大願?四十八大願就是大慈悲心的結晶,四十八大願就充滿著大慈悲。

比如阿彌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薩的時候,看到他方世界有三惡道,眾生非常地痛苦,所以他發的第一願就是悲心的表達:我成佛的時候,我的剎土就沒有三惡道,如果這一願不能實現的話,我就不作佛。

這就是佛同體的悲心——要拔眾生三惡道這種極重的痛苦,給與眾生基本的快樂。

給眾生安樂是本乎佛的慈心、大慈心。在大乘佛法當中講,一個菩薩善根的最高價值就在於他的慈心。一個菩薩必須要有慈悲心,這才是根本的善根。

所以阿彌陀佛成就瞭同體的悲心和無緣的慈心,於是就跟九法界眾生有一個天性自然的關聯,這就是講父子關系,母子關系。

意謂佛陀成就瞭這種圓滿的大慈悲心,他一定會自然地把九法界眾生看成等同一子,尤其對受苦受難的子女更加瞭一份悲愍和拯救的加持。所以佛心跟眾生祈求拯救的心相感應,是天性相關。

“眾生能感”和“阿彌陀佛所應”這之間的事情,是法爾自然的,沒有絲毫勉強造作的。所以阿彌陀佛是一定會法爾自然地來救我們的,他是一定會把他果地上所有的功德全都恩賜給我們的。就像一個大富長者所有的財富一定會給他的子女的,這裡沒有絲毫的勉強。這是站在佛的這一面來看。

站在我們念佛行人的角度來說,我們要相信我們的能感之機是可以感應得上佛的大慈悲心的,念佛行人一定要有這種信心!

原文標題:是誰為我們拔輪回苦,與涅槃樂?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大安法師講凈土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