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管理中如何平衡欲望與人性善惡、利益與初心?

管理中如何平衡欲望與人性善惡、利益與初心?

時間:2020-03-09 16:54:3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管理中如何平衡欲望與人性善惡、利益與初心?

問:

管理學中說,管理是最大程度上激發人的善意,可往往管理手段都利用瞭人性,從欲望的部分切入並加以利用引導。請問師父:管理中如何善巧平衡欲望與人性善惡、以及利益與初心?對每個職場中人有什麼建議?

德光法師答:

其實你隻說對瞭一半,管理不僅要激發人性的善,同時還要抑制人性的惡。關於人性善惡的問題,古來就有討論。孟子認為,人性本善;荀子認為,人性本惡;主張“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的楊子認為,人性善惡兼具。佛教天臺宗幽溪大師所著的《性善惡論》中講“其於性也則善惡具,其言修也則善惡分”。從人性的角度來說,善惡兼具,從修的角度來說則需區分善惡。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在企業管理上,在面對每一個個體的時候,我們不去區分善惡,但是在具體執行層面需要用制度去抑惡激善。管理者的水平決定瞭一個公司的成敗:一個不稱職的管理者,隻會一味地用制度去操控、壓榨下屬;而一個高級的管理者,卻懂得用人性調動、激發下屬。

作為管理者,最好要懂人性,隻有瞭解人性才能從容面對人性的善與惡。利用人性的貪婪和恐懼去管理的方式與真正的、藝術的管理是背道而馳的。頂級的管理絕不是用手中的權力使下屬服從,而是靠德行。如果你不是將下屬作為幹活的工具,而是當做一個個培養的對象,給他們平臺和機會,真誠地塑造他們,我想沒有哪一個員工會拒絕這樣的領導(既是動詞也是名詞)。

同樣的,企業的生存需要利潤,如果隻是為瞭賺錢,也許能賺到錢,但是難以創造價值,這樣的企業不會長久。如果企業存在的本身是“利他”的,是承擔社會責任,為大眾服務,試問這樣的企業怎麼可能發展不好?賺錢對於這樣的企業來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利他之後的副產品,是結果而非目的。這樣的企業才擁有真正的生命力。如果企業的每一個職場人都能將利他放在第一位,我想這個企業一定可以立於不敗之地的。

原標題:佛法的“慈悲”、“無欲”和做企業有矛盾嗎?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光照自在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