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子嬰作為大秦皇室的血脈 子嬰為什麼隻是稱王卻從未稱過皇帝

子嬰作為大秦皇室的血脈 子嬰為什麼隻是稱王卻從未稱過皇帝

時間:2020-03-12 09:43:3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很多人都不瞭解子嬰稱王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公元前209年,子嬰誅殺趙高,大秦結束瞭宦官亂政的局面,權柄再度歸於嬴氏的手中。可不到一個月後,項羽便打入咸陽,四處搶掠,子嬰也在這場混亂中慘遭殺害。反觀子嬰的一生,他在歷史的長河中僅留下瞭“刺殺高於齋宮,三族高傢以徇咸陽”的短暫記載,從被擁立為王到趙高被殺再到殞命於項羽之手,子嬰作為大秦皇室的血脈卻從未稱過皇帝,背後的原因耐人深思。

大秦早已名存實亡。盡管秦王嬴政依靠武力使得“六王畢,四海一”,但天下隻是在表面上被兼並為瞭一體,六國的遺民遺臣們雖然看著順從,但內心卻升騰著復仇的火焰,他們時刻都在尋找機會反抗,韓國貴族公子張良便曾在博浪沙冒死刺殺過嬴政,隻可惜他認錯瞭車,最終落荒而逃。二世胡亥即位沒多久,便出現瞭“戍卒陳勝等反故荊地”的狀況,由此揭開瞭秦末起義潮流的序幕,天下紛紛響應。

面對湧動遍地的反秦起義,昏聵的胡亥僅由別人說出的一句“群盜,郡守尉方逐捕,今盡得,不足憂”便被搪塞瞭,依舊沉浸在讓他醉生夢死的皇帝榮耀裡,趙高得以把持朝政大權。起義愈演愈烈,六國遺臣們一改往日恭順的面孔,紛紛自立,出現瞭“大氐盡畔秦吏應諸侯,諸侯咸率其眾西鄉”的危急狀況,後來趙高又逼迫胡亥自殺,擁立子嬰。

子嬰刺殺趙高時,天下早已四分五裂,同時由於二世胡亥的昏庸以及宦官趙高的歹毒,忠心於大秦的正直之臣早已被屠戮殆盡,朝廷無可用之才,江山又分裂割據,子嬰就是想自稱皇帝,恐怕也隻是個虛名,在無奈的現實面前他隻能自稱為王。子嬰做秦王不久,劉邦便率軍攻破武關、嶢關,兵臨咸陽城下。秦的官吏們見大勢已去,紛紛主動投降,劉邦得以順利進入咸陽城。

一開始子嬰並不願意投降,可大臣們紛紛勸諫道:若抵抗隻會讓咸陽城的百姓慘遭戰禍。由於為蒼生著想,子嬰隻好“系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他選擇瞭投降劉邦,劉邦進入咸陽城後,“封宮室府庫”,與民秋毫無犯,不久便把自己的軍隊撤出瞭咸陽城。項羽進入咸陽城時,為瞭發泄昔日楚國被滅之恨,把秦的宗室屠戮殆盡,子嬰也被殺害,而此時的他隻不過做瞭四十六天的秦王。

為除趙高不得不稱王。除瞭大秦早已名存實亡的原因之外,子嬰稱王不稱帝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除掉趙高。二世胡亥在世時,趙高已經把持瞭政權,百官表面上參拜秦二世,實際上卻忌憚趙高一人。趙高以“天子稱朕,固不聞聲”為由說服瞭胡亥,胡亥選擇瞭久居深宮,大秦帝國所有政務的決定權被趙高攥在瞭手中。

後來胡亥意識到瞭全國起義形勢危急,便想親自過問政務,趙高豈能讓大權落入胡亥之手,不久便派遣閻樂率兵進入胡亥的寢宮,胡亥為瞭給自己留下一絲體面,選擇瞭自殺。胡亥死後,趙高便告訴群臣“以誅二世之狀”,於是便擁立子嬰,此時趙高卻使瞭個心眼。

子嬰作為秦氏血脈,成為皇帝本是理所應當,但趙高卻以“六國復自立,秦地益小”為由告訴群臣隻宜立子嬰為秦王。表面上看,趙高是為子嬰著想,實際上趙高有著自己的如意算盤:此時天下群雄紛爭,劉邦眼看著就快打到咸陽,趙高逼殺胡亥,表明瞭他是滅秦的功臣,憑此他可以很好地向劉邦乞降。如果此時再復立子嬰為皇帝,這就表明趙高存有匡復大秦之心,面對劉邦他很難解釋清楚。立子嬰為王說到底是趙高為自己留下的一條退路,而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看似愚鈍的子嬰其實有著自己的謀略。

胡亥死去時,趙高早已一手遮天,就連子嬰這個秦王說到底也隻是個傀儡。面對占有絕對優勢的趙高,子嬰不得不在表面上選擇屈從,從而麻痹他。

後來子嬰假裝生病,趙高隻身一人前往看望,趙高便被他除掉瞭。沒有子嬰選擇稱王的隱忍,大秦的一大仇敵便很難被鏟除,由此可見子嬰稱王不稱帝確實是明智之舉。而司馬遷卻在《史記》中引用賈誼的話對子嬰稱王一事評價道:“山東雖亂,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未當絕也”,其扼腕嘆息之情溢於紙上。

參考資料:

《史記 秦始皇本紀》

《過秦論》

《資治通鑒 秦紀》

《戰國策》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