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明朝時期倭寇犯境,背後主要原因是什麼?

明朝時期倭寇犯境,背後主要原因是什麼?

時間:2020-03-12 10:39:0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明朝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個人覺得明朝時期倭寇屢屢犯和朱元璋有很大的關系,雖然倭寇並不是從明朝時期才出現的。由於朱元璋實行的如下政策,個人覺得這些因素成為明朝中後期倭寇屢屢犯境的重要原因。第一、在日本桀驁不馴的情況下,列日本為不征之國為祖訓;第二、近海政策,片帆不得出海;第三、斷絕日本的朝貢貿易。雖然倭寇盛行和日本國內政局動蕩有一定關系,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才是都構成倭寇盛行的主要因素。

其實倭寇最早誕生於元朝時期,當時的主要原因來源於報復元朝與屬國高麗聯軍對於日本本土的征伐。忽必烈時期元朝發動瞭對日本的進攻,戰爭雙方都得損失慘重。高麗軍隊對日本對馬、壹岐、松浦、五島等島嶼進行瞭殺伐,這些地區殘存的武士對高麗沿海以及元末的東南沿海進行襲擊。此時倭寇的主要特征是以日本人為主,以復仇為主兼具掠奪財富。

按照《元史志·卷五十二》的記載:武宗至大二年七月,樞密院臣言:“去年日本商船焚掠慶元,官軍不能敵。江浙省言,請以慶元、臺州沿海萬戶府新附軍往陸路鎮守,以蘄縣、宿州兩萬戶府陸路漢軍移就沿海屯鎮。

但是明朝中後期倭寇的主要特征已經發生瞭較大變化,倭寇中真正的日本人的比例並不高;目的以掠奪財富為主。所以在明朝中前期沿海各省都設置瞭備倭軍,在於謙京城保衛戰時就曾經抽調山東備倭軍禦敵。到明朝中後期隨著倭寇犯境頻率增大,明朝誕生瞭專門的戚繼光、俞大猷等對抗倭寇的大將。究其原因,倭寇盛行與明太祖朱元璋的以下政策存在較大關系。

在日本桀驁不馴的時候列其為不征之國

明朝統一初期萬國來朝,大明順利的接管瞭元朝的藩屬納入自己的宗藩體系。但是日本桀驁不馴,對待大明王朝遠沒有隋唐、宋朝時期的恭順和推崇。日本抵禦中原王朝的推崇似乎隨著宋末那場崖山海戰結束瞭。““元之盛時,外夷外貢者,至千餘國,可謂窮極天地,罔不賓服,唯有日本,倔強不臣。”明朝初年日本仍是“不服王化,冥頑如初”,日本天皇對明朝使者出言戲耍並予以殺害。

雖然明朝由於統一消耗瞭大量的社會財富,而且元朝忽必烈遠征日本的前車之鑒確實對征戰日本有很大的困難。但是弄一個不征之國來自欺欺人就不合適瞭。況且由於長期的戰爭錘煉出就一批虎狼之師,源於江南的大明的水軍也很發達所以對打日本未嘗沒有一戰之力。徐達北伐需要的很多物資,不少都是通過海運完成的。所以當時明朝的水軍並不像後世那麼弱,否則也不會孵化出鄭和那樣龐大的海外艦隊。

況且日本隻臣服強者,白江口之戰唐朝擊敗倭寇和百濟聯軍,讓倭寇數百年不敢西望中原。所以才有倭國對唐朝的推崇和臣服,唐朝的文化、習俗在日本廣為流行。和平從來不是靠躲避或者自欺欺人的不征之國,沒有任何懲罰才讓倭寇逐漸襲擾東南沿海。

斷絕朝貢貿易

明朝實行的事禁海政策,所以大明與國外貿易基本上由宗藩體系中的朝貢貿易方式進行。而絲綢之路在明朝時期嚴重衰敗,所以各國與大明王朝的貿易更加依賴於海路。所以變相的貿易方式朝貢貿易就成為各國與大明的主要貿易形勢。但是由於胡惟庸案後暴露出“通倭叛國”,況且日本不想稱藩所以朱元璋中斷瞭日本的朝貢貿易形勢。

《明史卷三百二十二·列傳第二百十·外國三》記載:胡惟庸謀逆,欲藉日本為助。乃厚結寧波衛指揮林賢,佯奏賢罪,謫居日本,令交通其君臣......賢還,其王遣僧如瑤率兵卒四百餘人,詐稱入貢,且獻巨燭,藏火藥、刀劍其中......乃族賢,而怒日本特甚,決意絕之,專以防海為務。

失去貿易權力的日本,從大明獲取必要的物品和財富的渴求客觀上推動瞭倭寇尋釁的出現。貿易收益遠大於農業生產,這在兩宋時期就已經得到瞭證明。但是朱元璋還是認為農業是明朝的根本杜絕瞭民間海外貿易,這就是著名的朱元璋禁海政策。

朱元璋的禁海政策

由於元末幾個割據政權爭奪天下時,盤踞江浙的張士誠、方國珍等政權獲得過國外商團的支持。再加上部分張士誠、方國珍的餘部撤到海外,隱隱有與倭寇合流的趨勢。一方面為瞭消除隱患,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胡惟庸案牽扯出的“通倭叛國”的大案;第三為瞭防備沿海奸民與倭寇勾結,所以朱元璋幹脆實行禁止老百姓私自出海禁海政策。

從兩宋開始海外貿易就已經非常發達,海外貿易的賦稅更是支撐瞭元朝的經濟的繁榮。所以明朝的禁海政策相當於自縛手腳,完全依賴農業稅收客觀上使明朝賦稅始終處於捉襟見肘的地步。所以禁海政策其實與禁止日本朝貢貿易如同兩個互為補充的規定,從官方和民間兩個層面關閉瞭對日貿易的大門。

而明朝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在日本有巨大的需求,這個可以從日後日本為爭奪向明朝的朝貢權大打出手就可以看得出來。正常貿易通道被關閉自然會催生倭寇的走勢貿易。當走私無法獲取足夠的利潤時,倭寇就開始操起老本行,開始劫掠東南沿海。所以從這方面說朱元璋的禁海政策確實對於防止倭寇來說有點飲鴆止渴的意思。雖然大明在建國初期暫時壓制瞭倭寇的襲擾,但是也導致中後期倭寇的屢屢犯境。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