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公元 前11世紀周公攻東國之戰的始末

2016-08-16 23:29:46

周公攻東國之戰是發生西周建國之初,周公攻東國之戰中的東國是指東方諸國,其時間約發生於公元前11世紀。那麼,周公為什麼要攻打東方諸國呢?周公攻東國之戰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揭秘公元前11世紀周公攻東國之戰的始末。
東國是指東方諸國,東方諸國有徐、奄、淮夷等國傢或者說是部落。

公元前1024年,管叔、蔡叔鼓動起武庚祿父一起叛周。起來響應的有東方的徐、奄、淮夷等幾十個原來同殷商關系密切的大小方國。這對剛剛建立三年多的周朝來說,是個異常沉重的打擊。如果叛亂不加以克服,周王朝就會面臨極大困難,周文王慘淡經營幾十年建立起來的功業就會毀掉。周王室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在王室內部也有人對周公稱王持懷疑態度。這種內外夾攻的局面,使周公處境十分困難。周公首先穩定內部,保持團結,說服太公望和召公奭。周公統一瞭內部意見之後,第二年(前1023年)舉行東征,討伐管、蔡、武庚,穩定周朝的統治。
公元前11世紀,周公在平定武庚、管叔、蔡叔的叛亂之後(參見周公滅武庚之戰、周公滅武庚之戰),便揮師東進,繼續攻打東方叛亂各國。他采納瞭辛公甲“大難攻,小易服,不如服眾小以劫大”(《韓非子·說林上》)的建議,先攻淮、泗間九夷諸小國。
周軍克服地勢低窪、河湖眾多,兵馬水土不服,行動不便的困難,連續作戰,終於征服九夷熊盈族17國。接著,周軍北上攻打奄國(今山東曲阜舊城東)。周軍占領奄國西、南兩邊鄰國。奄國勢孤,國君被迫投降。以後豐(今山東益都西北)、蒲姑(又作薄姑,今山東博興東南)等國也相繼投降。周公東征勝利結束。
周公三年的東征滅國盡管有五十個左右,而占領地的鞏固和擴大還是在分封同姓之後。東征以後,周人再也不是西方的“小邦周”,而成為東至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遼東的泱泱大國瞭。周公東征象疾風驟雨席卷瞭大河下遊,攪動瞭原有民族部落的格局。徐國一部分逃到江南(今江西);一部分東夷被趕到淮河流域;嬴姓西遷;楚國逃到丹水流域。這造成瞭民族大遷徙大融合。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