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之戰是秦二世時期的戰爭。約發生於公元前209年,交戰雙方是秦王朝與陳勝吳廣。那麼,你知道戲之戰是怎麼發生的嗎?揭秘公元前209年戲之戰是怎麼發生的。
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外出巡遊。左丞相李斯跟隨著,右丞相馮去疾留守京城。秦始皇到達平原津時生瞭病。七月丙寅日,始皇在沙丘平臺逝世。秦始皇去世後,胡亥即位。
胡亥即位後殘害手足陷害忠良。他任用趙高、李斯,在趙高的唆使下,對其他大臣大開殺戒。
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09年年初,胡亥效法自己的父親秦始皇,也巡遊天下。南到會稽(浙江紹興),北到碣石(河北昌黎北),最後從遼東(遼寧遼陽)返回咸陽。在巡遊途中,趙高陰險地對胡亥說:“陛下這次巡遊天下,應該趁機樹立自己的威信,把那些不聽從的官吏誅殺,這樣您才能有至高無上的威信。”胡亥不問青紅皂白,就連連下令誅殺異己,結果弄得大臣們惶恐不安。
胡亥坐上帝王寶座之後,一心想享樂一生,有一次他對趙高說:“人這一生就如白駒過隙,做瞭皇帝,我想盡心享樂,愛卿你看呢?”這正合趙高心意,從此討好胡亥享樂,自己更大膽地專權。
胡亥在位期間大量征發全國的農夫修造阿房宮和驪山墓地,調發五萬士卒來京城咸陽守衛,同時讓各地向咸陽供給糧草,而且禁止運糧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陽周圍三百裡以內的糧食,必須自己帶糧食。除瞭常年的無償勞役外,農民的賦稅負擔也日益加重,最終導致瞭陳勝吳廣起義的爆發。
這就是戲之戰的開端。
秦二世元年秋,秦朝廷征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征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根據秦朝法律,過期要斬首。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將尉,發動兵變,口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連克大澤鄉和蘄縣,並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
同年七月,陳勝、吳廣建立“張楚”政權後,陳勝令假王(副王)吳廣率主力進攻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古滎鎮),欲打通西入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進攻秦都咸陽的通道。因吳廣久攻滎陽不下,故以周文為將軍,率軍從陳縣出發,欲直取咸陽。周文軍乘秦廷不備迅速西進,攻入天險函谷關(今河南靈寶老城東南北寨村之北,因在山谷中,險如函,故名)給秦廷以極大震恐。時,起義軍已擁有戰車千乘,步兵數十萬人。
九月,進至距咸陽僅百裡的戲。此時,咸陽兵力空虛,但周文軍沒有繼續進攻,使秦廷獲得喘息和組織反攻的時間。秦二世令少府章邯組織一支由武裝起來的刑徒和私傢奴隸組成的軍隊,反攻義軍。周文倉促應戰,兵敗,被迫率部退出函谷關。
戲之戰後,又爆發瞭大澤鄉起義。大澤鄉起義因為陳勝得勢後驕傲,加上秦將章邯率秦軍鎮壓而失利。大澤鄉起義沉重打擊瞭秦朝政權,揭開瞭秦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