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公元 前823—前789年周宣王對周邊各族之戰

2016-08-15 21:55:14

周宣王對周邊各族之戰發生於周宣王五年至三十九年,周宣王,姬姓,名靜,一作靖,周厲王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君主,那麼,周宣王為什麼會對周邊各族發起戰爭呢?其原因是什麼?揭公元前823—前789年周宣王對周邊各族之戰的始末。
公元前823—前789年,宣王命周軍於西北(今陜西、山西、甘肅一帶)、東南(今江蘇、安徽、湖北一帶)進攻戎狄和蠻夷的戰爭。
周宣王為周厲王之子。周厲王在位時,因連年對外征戰,造成國內消耗巨大、國庫空虛。前841年(周厲王三十八年),國人因不滿周厲王的暴政,鎬京(今陜西西安)的國人集結起來,手持武器圍攻王宮,要殺周厲王。

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周厲王死於彘,太子靜繼位,為宣王。周公、召公輔政,大修文武之業,國勢重振,“諸侯復宗周”(《史記·周本紀》)。
於是,宣王陸續派遣大軍,對周邊屢起叛亂和進犯的戎狄蠻夷大舉用兵。儼抗自西周中期以後,屢犯宗周。五年(前823年)三月,儼狁南侵至涇水北岸,嚴重威脅鎬京安全。六月,宣王命尹吉甫率師反攻。周軍以車戰優勢,向儼狁南進基地焦獲(今陜西涇陽西北)發起猛攻,儼抗潰退。十二年(前816年),宣王又遣師西攻儼狁,大獲全勝,解除瞭儼狁對宗周的威脅,也使原來受其控制的戎族部落重新臣服於周,西北邊境遂安。六年(前822年)宣王以秦仲父子,率軍攻打西戎,收復瞭被侵占的秦國領土,也解除瞭西戎對宗周的威脅。五年秋八月,派方叔率宗周六師主力南征楚荊,其各國紛紛歸附,南方始定。六年,徐國聯合淮夷反周,宣王親率大軍東征,經數年征戰,徐國臣服,東夷平息。
由於周宣王繼位後,周宣王多次的對外用兵,使周王朝一度呈現“四方既平,王國庶定”的局面。但因連年征戰消耗國力,加劇瞭西周王朝的社會危機,加上周宣王晚年獨斷專行、不進忠言、濫殺大臣,宣王中興遂成曇花一現。
宣王晚年,繼續對外族用兵,但除戰勝一次申戎外,攻太原戎、條戎和奔戎,均遭失敗;特別是攻薑戎之役,戰於千畝(今山西介休南),大敗而還。從此,周軍元氣大傷,短暫“中興”的西周王朝面臨著全面崩潰的危險。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