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6 23:33:01
小時候在語文課文中有這麼一篇文章叫做“飛奪瀘定橋”,文中主要講述瞭解放軍在奪取瀘定橋中的勇猛表現。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人。然而,到現在有人質疑飛奪瀘定橋這一戰役的真假,認為當時根本沒有飛奪瀘定橋這一說法。那麼飛奪瀘定橋是否真實存在,一起跟著小編往下看。
飛奪瀘定橋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的一場戰役,發生於1935年5月25日,事情經過如下: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安順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四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120公裡,終於在5月29日凌晨6時許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創造瞭人類行軍史的奇跡!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墻密佈的鐵索奪下橋頭,並與左岸部隊合圍占領瞭瀘定橋。
紅軍長征兩年時間行走25000裡,從江西井岡山到陜北延安,歷經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西康、青海、四川、寧夏、陜西等省,最慘烈的莫過於湘江戰役,此一役紅軍從出發前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師長陳樹湘就犧牲在這裡;最具有轉折性的一戰莫過於紅軍四流渡赤水,從此擺脫敵人的前堵後追,讓敵人疲於奔命,這也是毛澤東同志後來津津樂道的神奇指揮;而最具有神奇色彩的一戰莫過於“飛奪滬定橋”,讓紅軍避免瞭石達開的命運,為到達陜北勝利會師鋪平瞭最後的道路。
在讀小學的時候,就讀過“飛奪滬定橋”這篇課文,當時的我們被紅軍的神勇所深深折服,嘆紅軍真乃神兵,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對紅軍的研究越來越深入,更隨著知識的增長,對於紅軍當年飛奪滬定橋的真實性越來越感到質疑,而且越來越強烈。
飛奪瀘定橋純屬虛構:首先,駐守滬定橋的川軍如果真要置紅軍於死地,為什麼還要留13根鐵索?如果滬定橋真成紅軍唯一出路,那駐守滬定橋的國民黨川軍為什麼要留著13根鐵索?砍斷這13根鐵索不就一瞭百瞭嗎?為什麼要留著這13根鐵索?根據我們現在對川軍的瞭解,唯一的解釋隻有一個,那就是川軍根本不願意讓紅軍全部犧牲在這裡。
根據當年的實際情況,蔣介石剛剛統一全國,而且也隻是形式上的統一,各地還有不少地方軍隊,川軍就是著名的一支地方部隊,而蔣介石之所以還保留川軍,根本原因就是指望川軍能消滅紅軍,同時達到一石二鳥的目的,也讓川軍元氣大傷,最後達到剿滅川軍的目的。而川軍將領也知道他們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有紅軍在,紅軍是川軍存在的最大原因。
所以,在剿滅紅軍方面,川軍深知他們存在的根本原因在於紅軍的存在。所以,紅軍之所以在雲貴川等地之所以遊刃有餘,不是紅軍有多英勇,也不是紅軍指揮戰術有多神奇,而是川軍要保住紅軍這支隊伍,同時達到保住川軍這支隊伍,如果真消滅瞭紅軍,川軍也就沒有存在的理由,如果川軍真要消滅紅軍,其實是很容易的事情,從湘江一役就可以看出,如果真再來次湘江之戰,紅軍就沒有存在的可能性瞭。
所以,從川軍在滬定橋上留下十三要鐵索,實際上就是給紅軍留下一條生路。
二是紅軍真能渡過十三根鐵索嗎?即使川軍留下這十根鐵索,紅軍就真能渡過這十三根鐵索嗎?當年石達開要渡過滬定橋,在隻有冷兵器的時代,石達開尚且全軍覆沒,在有槍炮的時代,紅軍能夠渡過十根鐵索?這種神奇恐怕隻有神仙才能做到,但紅軍卻做到瞭?那對面的川軍真是熊包蛋?從後來川軍英勇抗日來看,川軍並非真正的熊包蛋,而是中國抗日的一支鐵軍。
但為什麼卻守不住十三根鐵索呢?而且紅軍的武器裝備不可能超過當時的川軍。事實的解釋也許隻有這麼幾個,要麼無軍駐守,要麼隻是象征性的開瞭幾槍,要麼橋上的板並未拆除或未全部拆除。從現在解密的情況來看,似乎證實瞭丁丁的想法。其實,當年駐守滬定橋的隻是地方保安部隊,既沒有生武器,也沒有多少人,更沒有作戰經驗,更沒有真正全部抽掉橋上的木板,據說隻抽掉瞭百米長的距離,在武器完全不對等的時機,紅軍要想過滬定橋也就很輕松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