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944年日軍的一號作戰計劃:造成國軍大潰敗

2016-08-16 23:35:24

  華軍河南陣地的防務是由蔣鼎文與湯恩伯負責。由於日軍在中條山會戰之後,將近三年都沒有在華北發動攻勢,使得華軍失去作戰的警覺與士氣;加上河南連年天災,民生困苦到瞭極點,軍隊的補給不足,兵員補充又以遠征軍優先,因此戰力已經降到空前的底點。在日軍發動攻勢之前,蔣介石與駐華美軍的將領,對於日軍的作戰企圖,缺乏共識與掌握,由於史迪威堅持認為,日軍的攻擊隻是例行出擊的演習,根本無意深入華軍陣地與進行長期的占領作戰,當前華軍應該以靜制動,故將擁有美式裝備、員額充足的華軍部隊,調入緬甸原始山區進行作戰。所以湯恩伯奉命以靜態防禦,在嵩山以東的密縣、鞏縣一帶陣地佈防。(5所謂監視共軍的國軍部隊約有十二個軍的兵力。

  當然不是完全監視延安,也是防守黃河沿線,阻止日軍從山西渡河進攻陜北與關中,作者的先父當時正在此地任職。在表面的數字上,中國戰區的空軍要優於日本,史迪威卻下令陳納德的第十四航空隊,正式的編制有五百架戰機,要鎖定二百架戰機,負責防衛成都等地的美國戰略轟炸機基地的安全,不得彈性運用;另外要出動一百五十架戰機,支持盟軍反攻緬甸的作戰,因此陳納德隻有一百五十架戰機可以投入中國戰場的支持與打擊作戰。問題是,這些戰機的基地都在華南,很難在遙遠的黃河流域,取得制空權。因此陳納德想盡辦法出動飛機,企圖炸斷黃河鐵橋,與支持華軍作戰,但是戰機實在分配不過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