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為何獨寵楊貴妃?唐玄宗是超級情聖還是風流天子?

2016-08-16 23:40:11

  玄宗與楊貴妃經常通宵達旦,飲酒歡宴。為瞭助興,別出心裁地發明瞭“風流陣”。何謂風流陣?每次酒喝到正濃時,就會分成兩撥,孝宗帶領宮中隨從百餘人,而楊貴妃率領宮妃數百人,在庭院中分列兩隊以霞帔錦被為旗幟,相互攻擊打鬥,凡敗者罰之以巨杯飲酒,以此助興添彩。無故妄興旌旗,徒舉刀兵,後來果然應瞭安祿山兵亂的景象,和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可堪一比。玄宗時刻心系貴妃,每次楊貴妃不勝酒力,喝得雙顏微紅之時,玄宗就會親折木芍藥,讓貴妃親嗅其艷,以此來醒酒。

  白居易有詩雲:“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極盡唐玄宗和楊貴妃繾綣纏綿愛情往事。史實 可也是如此。自從玄宗專寵楊貴妃以後,每年的七月七日“七夕之夜”這兩人都會在一起度過,且常常在華清宮中遊玩和賞月,因為他倆這種情深意篤的真實寫照,而給宮女嬪妃們留下瞭一個風俗,當時的宮女們都在私下裡擺上香案,遍陳瓜果酒饌,而舉杯遙祝牽牛和織女星,希望自己也能幸福美滿;同時捉無數隻蜘蛛於小盒之中,天明打開復視,以蛛網繁密和稀疏而視自己的美好願望能否得以實現。隻是蛛網恢恢,又有多少白頭宮女能夠一解寂寞紅顏,無奈於宮中禁苑之地的相思之苦呢?後來民間亦多有效仿。

  正是因為唐玄宗專寵楊貴妃而不理朝政,給瞭野心極大的安祿山可乘之機。安祿山那句討巧的“胡兒隻知有母,安知有父?”既迎合瞭楊貴妃驕寵無比的心理,又拍得唐玄宗內心舒服異常,所以隆遇日甚。唐玄宗寵信安祿山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年事已高的唐玄宗經常感覺到在楊貴妃面前心有餘力不足,精力透支。安祿山以西域研制的助情花香百粒進獻唐玄宗,這種春藥大小如米粒而顏色暗紅,玄宗每次入睡之前,含食一粒,助情發興,精力旺盛無比。貪欲的玄宗甚至私下裡不無炫耀地對手下人說,此藥乃為朕的慎恤膠也。慎恤膠是什麼玩意兒?想當年就是趙合德用這種東西而讓漢成帝死於她的牡丹裙下。

  唐玄宗為瞭他的最愛付出瞭國破山河碎的慘重代價。客觀地說,唐玄宗和楊貴妃淒婉哀絕的愛情故事不該發生在皇傢,這場註定以悲劇結局的愛情始於深宮禁苑,毀於權變和政治博弈之中,愛江山還是愛美人更像是人性中二律背反的悖論。玩物尚且喪志,何況是沉迷於“萬千寵愛於一身”、“隻願長醉不願醒”的紅顏知己之中。當政治與愛情撞車之時,無論是怎樣的海誓山盟,都一樣經不起現實的碰撞而變得支離破碎。當一個帝王連自己心愛的女人都保不住時,後人又有什麼理由去指責楊貴妃的紅顏禍水呢?

  當晚年的唐玄宗沉浸於“夕殿螢飛思悄然,殘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的孤獨傷感和無盡淒涼的思念中時,回想起當初那些最浪漫的事,面對江山和美人,我相信如果讓他選擇,他一定還會選擇前者,因此睹物傷情和所謂的美麗哀愁就隻能看做一場矯揉造作的老年秀瞭。而作為曾經“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那遊蕩在馬嵬坡的孤魂,會不會感慨帝王無論怎樣的愛憐,到頭來都隻能是一場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愛情悲劇宿命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