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後宮姐妹花的別樣人生 丁娘娘垂簾聽政

2016-08-17 22:19:58

明朝洪武元年,有一位姓丁的書生從江西南昌府遷到鄧州市城內,在文廟後邊置瞭一處莊園。以後世世代代,子孫繁衍成一個大村莊,因為都是丁姓,人稱大丁營。村裡人為瞭防止匪患騷擾,又修築瞭寨墻,因緊鄰湍河北岸,名曰湍陽寨。鄧州的老百姓說:丁傢沾瞭好地氣,日後要出大人物呢!果不其然,大約在六世以後,出瞭一位娘娘,丁傢自此成為皇親國戚,丁娘娘的身世也在民間傳為美談。

  大丁營風景秀麗,人傑地靈,村裡人男耕女織,一派祥和的景象。村裡有富人,也有窮人。要說最苦的還數丁大妮,她父母雙亡,八九歲就跟著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命她拾柴燒火,洗碗洗衣,稍不順心,非打即罵。大妮不僅命苦,而且模樣長得也非常醜陋,頭上長滿疥瘡,又害過天花,落瞭一臉麻子。長到十七八歲時,已成為姑娘群中的大能人瞭,哥嫂對她仍是冷眼相待,但她從不計較,反倒十分樂觀,終日哼著自編的歌曲:“柳葉黃、柳葉青,朝廷選我當正宮……”好話重三遍,雞狗不耐煩,她那厲害嫂子更是聽不進去,指著她的鼻子罵:“就你這又禿又麻的醜八怪,朝廷要是選你當娘娘,除非是石頭發芽驢紮角,太陽西邊出來東邊落。”

  且說這一年皇帝宣旨,派兩位欽差到民間選妃。事前由高僧指點,一是選美的方位在京城西南,不拘千裡;二是不講模樣講天象。選妃這一傢房頂上必須是“活獸點頭”,門前必須有“金龍擺尾”。二位欽差領旨後按高僧指點的方位到民間走訪,當他們到達鄧州後,拿出地圖觀看路線時,一眼便看出湍陽寨風水不凡,離城又近,就決定到湍陽寨察看一番。他們進瞭東寨門,走到村中時,饑渴難耐,打算向村民找杯茶喝,正想進門喊人時又停住瞭,隻見這傢連房門都沒有,門前掛著一條麥秸織的爛蒿席,風一刮,稀裡嘩啦地亂擺動。兩位大臣不禁心裡一動,這莫非是“金龍擺尾”?可這間爛草房裡能藏住貴人嗎?再用心一看,就看出學問來瞭:正好丁大妮傢一對老公雞在叼仗,從地上叼到墻上,從墻上叼到房頂上,幾百個回合,不分勝敗。時值中午,兩隻叼仗的老公雞都累瞭,一頭一個臥在房脊上,張著嘴,點著頭。兩位欽差大臣見狀,不禁合掌大笑,這不是活獸嗎?有瞭“活獸點頭”,有瞭“金龍擺尾”,又有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謝天謝地,真是不虛此行。欽差大臣讓人找到村裡管事人,說明來意,眾人不勝歡喜,隻是擔心大妮相貌醜陋。兩位欽差說:“這是天意,不管她是禿子、麻子,我們都要把她帶回去向皇上復命。”於是,眾人趕忙幫大妮梳洗打扮。不料,頭臉一洗,脫下一個又厚又大的殼子,禿痂子、麻點子不見瞭,露出瞭烏黑油亮的秀發和白裡透紅的臉蛋,完全一副窈窕淑女的模樣。一時間整個湍陽寨像鍋滾瞭一般,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兩欽差命大妮上馬,她的惡嫂嫂此時跑前跑後對大妮百般恭維。大妮不屑一顧,呸!一口唾沫吐在地上,活生生的是顆金豆子,她嫂子趕忙趴在地上去撿,大妮一腳蹬在她的背上,愉快地上瞭馬。

  欽差大臣帶著丁娘娘,趕赴京城。大妮進京後,被封為唐敬王妃。她不忘傢鄉,為解決老百姓渡河之苦,就說服唐王在河上修瞭兩座橋,一座是半店的唐王橋,一座是城西的得子橋。因丁娘娘在此居住,親自監理修橋事宜,在此又生一皇子,橋修好後才渡橋回京,故稱得子橋。這兩座橋至今依然完好無損。後來丁娘娘的兒子繼承皇位,但不幸早逝,後娘娘三歲的孫子登基,擁為皇帝,丁娘娘垂簾聽政,成就瞭一番大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