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22:23:27
如果不是唐中宗李顯的暴卒,上官婉兒與崔湜的好夢本來可以繼續做下去的。
史書都說是韋後與女兒安樂公主太想當皇帝,迫不及待地毒死瞭李顯。歷史學傢們對此非常懷疑,認為李顯被妻子和女兒毒死是一樁千古冤案。不過是李隆基編造出來的一個討伐韋後的借口而已。
公元710年,相王李旦之子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起兵殺入宮中,誅討韋後及其黨羽,韋後、安樂公主相繼被殺。在震天的喊殺聲中,46歲的上官婉兒表現得異常平靜,她將自己收拾齊整,讓宮女列隊,舉著蠟燭迎接李隆基的到來。
李隆基沒有來,代他行刑的是大將劉幽求。上官婉兒拿出她與太平公主共同擬定的遺詔給劉幽求看,表明自己的立場,希望他網開一面,手下留情。
這是在中宗暴卒之後,為穩定局面,她與太平公主臨時擬定瞭一份遺詔:“立溫王重茂為太子,書後知政事,相王參決政務。”前兩條是韋後的授意,最關鍵的是最後一條,讓李隆基之父相王李旦參決政務,實際上是讓李唐宗室牽制韋後的力量。
上官婉兒拿出這份詔書,就是為瞭讓李隆基明白她的立場:詔書是她和太平公主共同起草的,說明她和太平公主是一個戰壕的盟友,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又是這次政變的主要發起者,何況詔書上有讓李隆基之父李旦參政的內容,這足以說明上官婉兒依附李唐宗室的態度。
看得出來,上官婉兒對生命有多麼留戀和珍惜,她不想死,她想到瞭那位親密情人崔湜嗎?中宗暴卒之前,為瞭情人崔湜,她甚至與一直私交甚好的太平公主發生瞭磨擦,因為,太平公主也同樣喜歡崔湜。而當中宗死去之後,她重新認識到太平公主強大的力量,便又一次忍痛割愛,讓崔湜投入太平公主的懷抱,因為隻有依附這個新靠山,他們的情愛之路才能延續。
大將劉幽求被面前這位鎮定、美麗的女人與這份詔書所打動,他下不瞭殺手。這麼重要的事,還是向主子李隆基稟報一下吧!小說、野史這樣描寫李隆基的回復:“此婢妖淫,瀆亂宮闈,怎可輕恕?今日不誅,後悔無及瞭。”因為上官婉兒先前與韋後走得太近,他不能僅憑一紙遺詔,就去相信她的立場。
上官婉兒還是被殺掉瞭。其實,在最後關頭,隻要太平公主發話,上官婉兒就可免除死罪。可惜,崔湜那個男人也是太平公主想要的,所以,對上官婉兒的死,她采取瞭袖手旁觀的態度。
後來,不知是覺得愧疚,還是確實感念上官婉兒的絕代才華,唐玄宗下令收集她的詩文,一共輯成20卷,並召著名詩人張說為她寫序。在張說的眼中,上官婉兒簡直成瞭完美無瑕的女神,文字上能“搖筆雲飛”,政事上“一日萬機”、“應接如意”。或許,在文人的心中,文才與治世之才兼備的女人,是最讓人敬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