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22:28:50
在四川有一條鐵路,這條鐵路曾經是一個革命的起點,是改變中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曾去過四川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這條清末就開始修建,卻一直到百年後才最終建成的鐵路,異常沉重地承載著一段血雨腥風的歷史。也正是因為這條鐵路,點燃瞭辛亥革命的導火索,成為史學界所說的“一條路搞倒瞭一個王朝”。
在上世紀初,清政府為瞭推行新政,就允許民間商辦開始興建鐵路。在四川人的強烈要求之下,就在四川建瞭一條川漢鐵路,第二年就成立瞭川漢鐵路公司。
1909年,留學日本的四川人蒲殿俊,在東京隔海上書,“向外國借款修路之事,斷不可為。”“列強是工業社會,中國也必須實業救國……” 並號召川人自籌路款,自修鐵路。
亢奮不已的四川百姓,坐在茶館裡興奮地談論著“股票”這個新名詞的買進賣出。商辦的鐵路公司發行“股票”籌措路款,川人紛紛入股,共募得白銀1400餘萬兩,川漢鐵路東端從湖北宜昌到四川萬縣的一段開始動工,“自修鐵路”的夢想距離實現指日可待。對於那時候出川隻能依靠水路的四川人來說,對這條溝通“天塹”的鐵路寄予的厚望是可想而知的。然而針對川漢鐵路這條深入中國內地的鐵路幹線,帝國主義也一直在爭奪其修築權。
在川漢鐵路的募集資金階段,采用的是“官股”“商股”加上“民股”合資的方式,“絕大多數四川的百姓都和川漢鐵路息息相關,都是川漢鐵路的'股東'。”
當四川人十之六七成瞭股東時,與蒲殿俊同為保路運動領袖的鄧孝可,正在擔任著《蜀報》的主編。1911年5月17日,消息靈通的他率先得知瞭清政府宣佈川漢鐵路收歸國有的信息,一面讓手下報信,一面手忙腳亂地在報紙上刊發瞭號外。第二天早晨,“路權國有”的消息立馬震撼成都的大街小巷。
“清政府要收回路權,同時拒絕償還路款,川人手中的'股票'頓時成瞭廢紙,這傷害的遠不止是鄉紳的利益。所以保路運動才會有瞭廣泛的群眾基礎。”陳廷湘分析,保路權,爭路款,和平反抗“川漢鐵路完瞭!四川也完瞭,中國也完瞭!”
後來清政府真的派來瞭欽差大臣端方來到四川要收回鐵路權,得到這個消息的,為瞭保衛川漢鐵路,大部分的四川人自發的組建瞭保路同志會。同志會的代表帶領著數萬人前來阻止欽差大臣端方進入四川,而手無縛雞之力的蒲殿俊等九人當場被捕,這起事件造成瞭眾人死傷慘重,就是“成都血案”。
為瞭紀念成都血案中犧牲的30多名保路同志,川漢鐵路公司在1913年特意請人專門鑄造瞭“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這個紀念碑就在今天的成都人民公園。孫中山後來曾說,“若沒有四川保路同志會的起義,武昌革命或者要遲一年半載的。”
以上內容均是根據黨史的相關內容所述,如你想瞭解更多,敬請關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