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22:40:17
趙樹理住過的房子已經荒廢,嶽冬至的舊房也變成瞭牲口棚。當年吊過嶽冬至的牛圈如今已經坍塌,隻有旁邊豬圈裡的豬看見陌生人興奮得直轉圈。村裡人說,當事者的後人沒因那件事而結怨,幾傢的關系後來“都不賴”。
村裡人介紹,嶽冬至被打死之後,智英祥就輾轉去瞭鄰近的河北省武安縣,並在當地嫁給瞭一個當兵的。隨後,遠走黑龍江,一生也沒有回過橫嶺。她也曾給老父親來過幾封信,20多年前,一封記載著智英祥病亡消息的來信給她的人生畫上瞭句號,至此,這個在小說中“終成眷屬”的兩個原型人物和“橫嶺慘案”當事人雙雙離世,他們的愛情之花,也隻有在趙樹理的小說裡燦爛地綻放瞭。
尋找李有才
山西省左權縣麻田鎮是當年八路軍總部所在地。抗戰時期,中共中央150餘個重要機關都在這裡駐紮。當然,這裡也是趙樹理創作《李有才板話》和《小二黑結婚》的地方。當地民俗專傢說:“李有才的板話才是山藥蛋派的開山之作,左權是山藥蛋派文藝的發祥地。”
李有才的傢鄉
秋季的太行山區,太陽早已經失去瞭夏日的威力,把一抹燦爛的陽光灑落在山間的角落裡。漫山遍野的植被大部分早已經失去瞭鬱鬱蔥蔥的顏色,不斷凋零的樹葉在山間小路上鋪瞭厚厚一層,整個山上看去,一層灰蒙蒙的顏色。
經過艱難的跋涉,終於到達晉東南的這個普通小山村。這個被叫做交傢溝的自然村隻有十幾戶人傢,屬於山西左權縣轄內,翻過一道山梁,就是河北省瞭。而如今作為交傢溝村的一個村民小組的李傢巖是李有才的老傢,也是趙樹理曾經居住的地方,更是山藥蛋派代表作的誕生地。
1943年秋天,趙樹理和李有才因為都是村幹部,所以同吃同住同勞動,整天都在一起。李有才是一個愛說愛笑的人,擅長做一些即興的快板,作出的快板大都是當地的方言土語,非常受當地老百姓喜歡,所以廣為流傳。趙樹理很早就註意到一個現象:隻要是李有才的板話,很快就能在村民之間傳唱,傳播效果非同一般。擅長觀察生活細節的趙樹理想起瞭當年在省城上學的情景。當年趙樹理在太原上學,回到傢鄉之後,把一些太原的所見所聞說給鄉親們聽,可是鄉親們聽瞭幾句就都不願意聽他說瞭,都說“書生氣太濃,很多聽不懂”。趙樹理於是轉變表達方式,按照村裡人的語言表達。這下可好,大半個村子沒出過門的鄉親都來聽。
趙樹理明白瞭,要和老百姓打交道,必須用他們自己的語言,才能融入他們,這樣一來,即使不識字的人也能接受,這樣能讓百姓們更好地瞭解黨和邊區政府的各項政策。按照這個思路,到瞭年底,《李有才板話》就出版瞭。開篇第一句:“閻傢山有個李有才,外號叫‘氣不死’。”從此,愛編順口溜的“板人”李有才就進瞭文學史,直到今天,課本裡還在講述著他的故事。
李有才曾經是趙樹理工作上的搭檔,也是趙樹理的房東。這個擅長即興快板創作的農民幹部官名叫李有才,小名叫李乃順,傢住在今左權縣麻田鎮李傢巖村。按照趙樹理小說裡的說法,《李有才板話》裡的閻傢山村村民的官名隻有有錢有勢的人才配稱呼,其餘的人稱呼都用小名,即使在官方文件上的簽名也都不能壞瞭規矩,隻能簽上小名:“西頭那些大戶人傢,都用的是官名,有乳名別人也不敢叫——比方老村長閻恒元乳名叫‘小囤’,別人對上人傢不隻不敢叫‘小囤’,就是該說‘谷囤’也隻得說成‘谷倉’,誰還好意思說出‘囤’字來?”
“比方說陳小元前幾年請柿子窪老先生給起瞭個官名叫‘陳萬昌’,回來雖然請閭長在閭賬上改過瞭,可是老村長看賬時候想不起這‘陳萬昌’是誰,問瞭一下閭長,仍然提起筆來給他改成陳小元。”(選自《李有才板話》)
因為有這層緣由,李有才的大名在村裡並不是如人們想象的那麼婦孺皆知。即使是現在也是這樣,在村裡要問村民“李有才傢住哪兒?”多數上瞭年紀的人會很茫然,但是改口問“李乃順”,則多半會熱情地給你當向導瞭。
在這個被群山包圍的村子裡原本住著李傢巖的老老少少,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才陸續有人開始搬離這裡,到半山腰供瞭電的交傢溝居住瞭。在山腰坡度稍緩的地方,還能看到散亂的殘垣斷壁,隻有擺摞整齊的石頭顯示出與亂石嶙峋的山間環境的不同來,才能讓人分辨出這裡曾經住著人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