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蓮是誰?歷史上有潘金蓮這個人嗎

2016-08-17 22:52:20

潘金蓮是誰?說到潘金蓮,小編立馬就想到瞭《水滸傳》裡面的人物,潘金蓮是武大郎的妻子,,因與西門慶有染,毒殺武大郎,最後兩人惡行曝光,均被武大郎的弟弟武松所殺,隻是一個小人物。
到瞭後來《金瓶梅》一書擷取此段故事加以創作,以潘金蓮為女主角,並將其描寫成不折不扣的蕩婦,“欲火燒身,淫心蕩漾”,結果西門慶被潘金蓮多灌瞭春藥,精盡氣絕。那麼,歷史上有潘金蓮這個人嗎?還是潘金蓮隻是一個虛撰出來的人物呢?一起來看下吧。

據考證:歷史上的潘金蓮並不是小說中記載的那樣。(在此,也說一下武大郎)武大郎本名武植,山東(今河北)清河縣武傢那村人。武大郎原名武植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谷縣縣令。
而潘金蓮她也並不是潘裁縫的女兒,而是貝州潘知州的千金小姐,一位大傢閨秀。她知書達理,和武大郎恩恩愛愛,白頭到老,先後生下4個兒子。黃金莊正南1.5公裡便是那武傢村。
史載,武、潘二人和睦恩愛,育有四子。武大郎的墓碑銘文就是最有力證據:“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愛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似,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據1946年武植墓的發掘者依據比例和經驗推斷,武大郎實際身高應在1.78米以上,算的上偉岸。另外,不容忽視的是,武植墓的規模比較大,並且棺木用料是珍貴的楠木,這豈是一般人傢所能做到?又豈是一般人所能享有的喪葬待遇?
 那麼,武、潘二人的真實面貌為什麼遭受歷史殘酷的“毀容”呢?
據武植的24世孫武雙福等武傢後人介紹,這其中另有因由:
 早年貧苦的武植曾經得到過一位王姓同窗好友的資助,武植做官之後,這位王姓同窗傢境敗落,便千裡迢迢來投奔武植,希望能謀得一個職位。開始,他受到盛情款待,可過瞭半年也沒聽其提及做官之事,他便認為“武大郎乃真忘恩負義之輩”,一氣之下,不辭而別。在回傢路上,他編寫瞭許多謾罵諷刺武大郎的小故事、歇後語,見村貼村,逢店貼店,村村說唱,鄉鄉張貼,謠言惑眾,極盡對武植惡意中傷污辱影詆毀之能事。
另外,曾被武植治罪過的鄉裡惡少西門慶的助紂為虐,同流合污,於是沿途傳遍瞭有關武大郎的粗俗之詞,武清官的形象被毀於一旦。誰知,待他回到傢中,武大郎早已派人送來瞭銀錢,幫他修房蓋屋,置買良田。
這時,他才發現武大郎決非知恩不報,而是不搞以權謀私。他發瘋似地返回去撕自己貼的紙條,但悔之晚矣,它們就像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加上一些文人墨客借題發揮,因而謬種一傳再傳。
明明是造福一方的父母官;另一個也本是名門淑媛、原本賢良的縣令夫人潘金蓮卻被後世描述成“裁縫傢的窮苦女,九歲被賣做傢妓”,且以美女蕩婦的形象背負千載惡名,遭到唾罵,真真是比竇娥還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