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22:52:06
“太監”一詞的由來
“太監”一詞,最早出現於遼代,指政府機構中的官員。遼代太府監、少府監、秘書監皆設有“太監”。元代因襲遼制,所設各監也多有“太監”。元代太監是諸監中的二級官吏,並非盡是刑餘之人。到瞭明代,太監才和宦官發生較固定的關系。充當太監者必是宦官,但宦官卻不盡是太監。太監是宦官的上司,是具有一定品級、俸祿的高級宦官。太監成為宦官的專稱是從清代開始的。“太監”的起源
關於太監的起源,中國早在殷商就有“寺人”,據專傢考證,甲骨文中已有相關的記載,歷史自然比西方要悠久。。宦官一般由身份卑賤的人充當。其來源或由處以宮刑的罪人充任,或從民間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選。秦漢以後,宦官制度更加詳備,宦官作為一種特殊政治勢力,對許多朝代政局產生重大影響。“太監化”是中國的知識者最大的特點。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知識確實是力量,知識如槍炮,關鍵槍炮口對準誰。中國溫文爾雅的士人們槍炮口對準他們腳下如汪洋的人群。用文化為帝制大廈添磚加瓦,這神聖的工作他們幹得津津有味。多勞者必多得,他們獲得瞭如桃花般燦爛的封誥,例如張居正為“太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謚文史,贈上柱國”,簡直令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