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23:23:21
武則天(624~705年),籍貫並州文水,生於利州(今四川省廣元市)。李治的皇後,李顯、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後,武則天相繼廢掉兩個兒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瞭皇帝,並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在她的統治時期,一共有17個年號,
武則天統治的前期,重用酷吏,嚴厲打擊反對她的元老重臣、勛貴舊族,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壟斷高官的局面。世人據其尊號“則天大聖皇帝”,稱之為武則天。
武則天臨朝稱制第一年起的第一個年號是“光宅”,所謂臨朝,就是上朝處理政事;所謂稱制,就是自稱為“朕”,以皇帝制詔的名義發號施令。這是太後代君執政的合法形式。
武則天
“光宅”這個年號給人的感覺好比一個土財主搬進瞭大房子,並不大氣,但是值得註意的是。《尚書·堯典》裡有一個序,是說“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於位,讓於虞舜,作《堯典》”。西晉著名才子左思的《魏都賦》裡面,則有“暨聖武之龍飛,肇受命而光宅”之句。“光宅”的意思,是指“使所居住的地方光彩熠熠”。《堯典》裡說的是堯禪位的事,而《魏都賦》說的那個“聖武”是指“魏太祖武皇帝”!看到這個詞的淵源,就可以窺見武則天想當皇帝的念頭,在此時已經相當明確瞭!但是這個年號武則天用瞭三個多月,就廢掉瞭。
“垂拱”是武則天用的第二個年號,徐敬業叛亂被平定後,武則天將新的一年改元為“垂拱”。垂拱一詞,來自《尚書·武成》篇,原文為“諄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垂拱的意思就是“垂衣拱手”,形容做事毫不費力。這一年,武則天62歲,從少女時代奮鬥到此,她既有睨視當世的自信,也有不願再起風波的渴望。“垂拱”這個年號,恰好代表瞭她此時的心情。
垂拱四年的八月,瑯琊王李沖等李氏諸王謀反,被武則天消滅,武則天改元“永昌”。意思是永遠昌盛,但是,“永昌”的“昌”字,可拆成“二日”,這很容易給人這樣的聯想:兩個太陽,象征兩個皇帝,“永昌”—那不就是永遠有倆皇帝嗎?這可是武則天的大忌。所以,用瞭不到一年,武則天就又換瞭一個年號“載初”。這大概是因為永昌元年十一月,武則天下詔改用周歷。武則天認為這件大事,足以載入史冊。用“載初”做年號就是為瞭紀念這件大事吧!
武則天當皇帝後用的第一個年號是“天授”,公元690年七月,僧人懷義與法明等撰《大雲經疏》利用《大方等無想大雲經》中“有一天女,名曰凈光……當王國土,得轉輪王”、“爾時諸臣即奉此女以繼王嗣。女既承正,威伏天下!閻浮提(按指人世間)中所有國土,悉來奉承,無違拒者”的說法,將它附會為“佛”對武則天當女皇的“授記”,亦即預言。
有瞭“佛”的“授記”,武則天自然就可以堂而皇之做皇帝。於是乎武則天便把《大雲經》頒於天下,令兩京與諸州各置大雲寺一座,各藏《大雲經》一本,由僧人講解,使天下咸知武則天是彌勒下生,應該取代李唐當皇帝。一陣緊鑼密鼓之後,武則天便於這一年九月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周。這個年號通俗易懂,武則天用這個年號向世人宣揚,不是我奪取瞭李傢王朝,而是上天的意思。
公元692年,武則天改年號為“如意”,這可能是武則天在謀得瞭最高權力後,她覺得志得意滿,事事如意,所以以此為年號吧!但是,武則天在用年號“如意”不久,又改年號為“長壽”,這一年武則天68歲,一年中兩次改元,武則天給人的感覺好像還怕死去,同時是不是還希望大周“長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