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2:59:21
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在三年多的“休眠”期後,年內將在北京故宮再次展出。而日前一條“《清明上河圖》裡每個人都有名有姓!”的長微博也在網絡引發喧嘩。網友大呼:“長這麼大才知道畫裡每個人都有名有姓!我讀書少,你別騙我!”昨日記者從讀客圖書獲悉,該研究出自長篇歷史推理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的作者冶文彪之手。冶文彪十分癡迷《清明上河圖》,並潛心研究10年,終於考證出畫中824個人的姓名故事。書中不但高度還原北宋時期的風土人情,還將824個人物全部復活。
十年磨一劍,潛心研究終成奇書
800多年來,後人對《清明上河圖》做瞭N次研究,甚至畫中人物的衣冠服飾、小吃糕點、店鋪雜貨都不放過,反復推敲琢磨。但是研究者都忽視瞭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畫中的這824個人物本身。這些人姓甚名誰?為什麼出現在這幅畫中?他們都有什麼出身來歷?當時在做什麼?在畫外又有什麼樣的命運?
給自己定位為“故事手藝人”的四川作傢冶文彪,向記者介紹,11年前他去開封遊玩,偶然見到《清明上河圖》的一比一臨摹畫,瞬間石化,自此迷上瞭《清明上河圖》。每天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一閉眼就看到畫中街頭人影晃動,搖鑼叫賣。此後,他又親臨開封,近距離看到北宋汴梁的城市縮微景觀,今昔對照,湧起很多感慨。這麼繁盛的王朝,為什麼會迅即敗亡?這個疑問觸動瞭創作欲念,想激活這幅千古名畫,重現那個敗亡前夕繁盛的時代,在其中尋找答案。
研究整整橫跨10年,冶文彪把自己的書房幾乎改造成瞭《清明上河圖》資料館,塞滿瞭《東京夢華錄》《續資治通鑒長編》《三朝北盟會編》《宋史》《宋會要輯稿》《東都事略》《宋人軼事匯編》等幾千萬字的宋史典籍,硬是把自己活成瞭一個書齋裡的宋朝人。冶文彪走入畫中,從一點點蛛絲馬跡中順藤摸瓜,揭開瞭《清明上河圖》神秘的另一面。耗費5年時間構思,動筆寫作近3年,初稿完成後,又三易其稿寫成這部《清明上河圖密碼》。
復活《清明上河圖》824個人物
在冶文彪筆下,全畫824個人物,他們每個人都有名有姓,原地復活。張擇端當時受宋徽宗指使,繪制《清明上河圖》,用以記錄宋徽宗在汴梁城內佈下的奇局。喧鬧的虹橋,一抬轎子徐徐穿過,裡面坐著的正是蔡京。而星羅棋佈般出現在虹橋四周的賣餅郎、跑腿、挑炭夫等都是眼線和細作,他們或由金國殺手偽裝,或是高麗派來的臥底,更有與北宋高官勾結的亡命之徒。
《清明上河圖》中隱藏著宋徽宗佈下的千古奇局,祥和之中風雨欲來,販夫走卒之間,埋伏著決定歷史走向的大人物,一股詭異沉重的氣氛,彌漫在汴河上下。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徐徐展開這個奇局,824個人物牽扯出大宋帝國不為人知的秘密,預示一場讓帝國覆滅的暴風驟雨將席卷而來。而這幅千古名畫中埋藏著的我們未曾知曉的人物與故事、陰謀與殺局,更讓人回味無窮。
冶文彪最大的發現在圖中央虹橋的那隻船。那隻船是整幅圖的“畫眼”,是一個戲劇性事件,船要穿過虹橋橋洞,但桅桿高過橋梁,眼看要撞到,船上和橋頭、兩岸的人這才發覺,船工們也才慌忙放倒桅桿。初看隻是一時疏忽,但細想一下,就會覺得不太合常理。整幅《清明上河圖》處處寫實,生動逼真,沒有一個人物、一個物件或一個線條的粗疏,但在畫眼處,偏偏有這麼一個不太合常理的意外事件,這不得不讓人心生種種遐想,核心懸念正是來源於此。
畫中客船,張擇端埋下線索
冶文彪介紹,畫中那隻客船,是畫傢張擇端埋下的線索,從此著手,才可讀懂全畫真意。隻見畫中那隻船正要穿過橋洞,卻沒有放下桅桿,眼看就要撞到,船上人才慌忙放倒桅桿。看似一時疏忽,實則有意為之。正由於這一危機,將橋頭、兩岸數百人目光全都聚集到一處。
虹橋上一個中年胖子望著河中高聲叫喚,他是開封府左軍巡使顧震手下文吏萬福,他並不知道這隻看似普通的客船,將關系到大宋的生死存亡。他也將跟隨顧震一同卷進一場幽深險惡的巨案之中。一個灰衣中年男子正騎著驢上橋,他是京城魚行的主管,名叫蔣衛,人稱“蔣魚頭”。他四處張望,急急尋找著一個人,這個人引發瞭汴京經濟危機。橋南頭一個挑著擔子的後生,名叫牛小五,正要進城去賣乳酪和魚,卻不知道有人將一件東西藏在瞭他的籮筐中,這小小的物件將傾動大宋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