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劉伶為什麼舍命縱酒

2016-08-18 22:58:58

  中國歷史上愛喝酒的名人不少,比如李白、杜康、陶淵明、蘇軾、歐陽修等,但終生“泡”在酒裡,為瞭酒可以荒廢事業和生計,甚至故意糟蹋自己身體的名人,隻有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作為一個文學傢,又有政治身份和地位,劉伶如此縱酒而不能自拔,既影響政治前途,又耽誤瞭文學才華的發揮,常常讓人感到惋惜。其實劉伶如此迷酒這隻是個表面現象,他“唯酒是務”是有原因的。

  (一)

  南北朝時期宋國人劉義慶寫瞭一本《世說新語》,可能是最早提到劉伶形象的一本書。該書“容止”門說:“劉伶身長六尺,貌甚醜顇,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如此矮個,五官結構又不好,再加面容極度憔悴,可見其形象實在難看。

  和“竹林七賢”其他人相比,尤其是和身高七尺八寸、“風姿特秀,高而徐引”的美男子嵇康站在一起,劉伶外貌上與他們的反差實在不小。好在他們都是名人高士,重在思想見解和志向情操,不會如常人般以貌取人。所以,外貌之差並不妨礙他們互相引為朋友,一塊兒聚會,或攜手到竹林裡去玩兒。

  從幹事業來說,作為男人長得醜點這也不能算是什麼問題。隻要你有本事,能建功立業,你就是個人才。隻是,他劉伶當時的職務是建威參軍,是協助治理“領軍都督幕府”事務的高級官員。身處統轄千軍萬馬的總指揮部機關,需要給全軍做表率的人,他卻天天蓬頭垢面不講衛生,衣服也不好好穿,行為還吊兒郎當。

  這還不算,此時的他竟然還終日沉湎在酒中,天天喝得暈暈忽忽,走起路來晃晃悠悠,東倒西歪。作為一個高官,這表現絕對是說不過去的。

  (二)

  《晉書·劉伶傳》說,劉伶平時不管因公因私,愛坐鹿車出門,車上總是帶著許多酒。他常常是一邊坐在車上趕鹿前行,一邊手不離壺地大口喝酒,地地道道的“酒後駕車”。出門時他還常帶著一名童子扛著一把鐵鍬在後邊跟著,並不時囑咐童子說:“如果我喝死瞭,你就隨便找個地方挖個坑把我埋瞭,知道瞭嗎?”跟著這樣一個醒醉難分的主子,想必這童子當時表情一定很尷尬。

  別看劉伶個兒矮,瘦弱,終日醉醺醺的,但他還愛逗個樂。一次他“工作時間”喝酒,喝醉瞭就跟另一個醉鬼為事爭吵起來。不一會矛盾激化,那位一蹦老高上去就要揍他。劉伶知道自己瘦小幹癟,單挑不是對手,便趕緊自己圓場說:“你看我這像雞肋一樣的身體,怎能安放你那尊貴的拳頭呢?”那人一聽噗哧笑瞭,架也沒打成站起來就走瞭,劉伶則免瞭一頓暴揍。

  《世說新語》“任誕”門說:“劉伶恒縱酒放達。”是說他隻要一喝瞭酒,行為舉止就沒瞭準。他任建威參軍期間,有一次他忽然來瞭興致,竟然在辦公室脫光瞭衣服一絲不掛地飲酒。有幾個客人來訪,他也不趕緊把衣服穿上,還繼續光著身子喝。客人見他如此不雅,就譏笑他。他卻一本正經地反駁說:“天地就是我的房子,房子就是我的衣褲,你們進我的房子就是鉆到我褲襠裡來瞭,誰讓你們鉆進來的?”

  如此沒有節制地喝酒,必然影響傢庭關系,引起傢人憂慮。據《世說新語》記載,一天,劉伶酒癮又上來瞭,便向夫人要酒。夫人見他總是這樣喝很生氣,就賭氣把桌上的酒倒在地上,還把酒壺也摔碎,哭著勸劉伶道:“夫君喝酒太多,不是養生之道,實在對身體不利,你替傢人想想,下決心把酒戒瞭吧。”劉伶很認真地說:“對,你說得有道理,隻是看來靠我自己是戒不瞭瞭,我還是求求神仙幫忙吧,這樣吧,你準備點酒肉當供品,我馬上在神仙面前禱告發誓戒酒。”夫人聽瞭非常高興,趕緊準備瞭酒菜,放在神案上,請劉伶來禱告。劉伶遂跪在神案前,突然大聲說道:“老天生瞭我劉伶,因為愛酒出瞭名,一次要喝一斛,五鬥哪裡夠用?婦道人傢的話,可千萬不能聽啊!”說罷,拿起酒肉,一陣猛吃猛喝,隨即爛醉如泥。此時站在旁邊的夫人其心情可想而知。

  (三)

  作為一個堂堂的建威參軍,如此重要的職務在身,為什麼喝酒竟然要喝到幾乎是在糟蹋自己的程度呢?宋人葉夢得說:“晉人多言飲酒,至於沉醉,未必真在乎酒。蓋時方艱難惟托於酒,可以疏遠世故而已。傳至劉伶之徒,遂欲全然用此,以為保身之計,飲者未必劇飲,醉者未必真醉耳!”這說明劉伶不是為喝酒而喝酒,而是“時方艱難”以此避世所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