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智取威虎山》的那些事兒

2016-08-18 23:06:33

  近期,香港導演徐克的《智取威虎山》上映後可謂叫好叫座。這一取材自紅色經典題材的商業動作大戲一下子把觀眾拉回瞭戰爭年代的茫茫雪原。回顧歷史,毛澤東也很愛看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對楊子榮這個角色喜愛有加。

  毛澤東曾為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改唱詞

  毛澤東喜歡看京劇,最早一批現代京劇裡面有《智取威虎山》,這個戲毛澤東到現場去看。他很喜歡這部戲,喜歡楊子榮這個角色。楊子榮“打虎上山”有一段唱,唱詞是:“我恨不得,急令飛雪化春水,迎來春天換人間”。毛澤東說,這句唱得好,但有一個字要改,“迎來春天換人間”,改為“迎來春色換人間”。這一下子味道就不一樣瞭。迎來春天太直白瞭,迎來春色,馬上一個形象就出來瞭。

  毛澤東借《智取威虎山》臺詞闡釋知識分子問題

  1957年反右派運動後,毛澤東一直在思考怎樣看待舊社會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的問題,經常講的一句話就是“離不開他們”。1959年1月會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政府代表團時說得比較透底:沒有他們,我們不能進行工作,就沒有工程師、教授、教員、記者、醫生、文學傢、藝術傢。1961年4月會見古巴文化代表團時又說:我們應該爭取舊社會的知識分子,否則我們就無法繼續我們的事業。1964年5月,聽取國傢計委匯報關於第三個五年計劃初步設想時,他再次講:要信任知識分子,如果隻按出身,那麼,馬、恩、列、斯都不行。社會主義理論的產生,隻能經過知識分子,工人自己產生不出馬克思主義。“文化大革命”中,知識分子又不吃香瞭,甚至被稱為“臭老九”。1975年,毛澤東借用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中的臺詞,說出一句名言:“老九不能走。”

  槍栓為何被凍住射不出子彈?

  對此,人們難免產生這樣的疑問: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解放軍和志願軍沒少在零下二三十度的環境下作戰,很少聽說有人因槍栓被凍住射不出子彈。

  隨著小說《林海雪原》及由此改編的電影、京劇、電視劇的廣泛傳播,偵察英雄楊子榮可謂名揚天下,婦孺皆知。幾十年來,關於楊子榮的文章也多得難以勝數。但楊子榮究竟是怎樣犧牲的?關鍵時刻槍為什麼射不出子彈?似乎至今仍留下不少謎團。2011年2月23日《人民日報》刊登的“雙百”人物中的共產黨員中,關於楊子榮犧牲的情況是這樣寫的:“(1947年)2月23日,在追剿丁煥章、鄭三炮等匪首的戰鬥中,楊子榮沖在最前面,由於他的槍栓被嚴寒凍住未能打響,被土匪的子彈擊中胸部,英勇犧牲,時年30歲。”很多文章講述楊子榮的英雄事跡時,也是這樣說的。這種說法似乎有悖常理。另一個疑問,說楊子榮“被土匪的子彈擊中胸部”,是哪一個土匪?楊子榮是在怎樣的情勢下與土匪面對面遭槍擊的?對此,社會上流傳各種不同的說法。對於上述兩個疑問,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

  1978年8月的一天,哈爾濱市作傢、時為《哈爾濱文藝》(《小說林》雜志的前身)編輯的劉子成到寧安縣(現寧安市)采訪。那時我在寧安縣委工作,有幸與他傾談多時。閑談中,話題轉到京劇《智取威虎山》上,重點談到楊子榮的犧牲。劉子成和我詳談瞭他采訪楊子榮當年的老房東盧德權和親手打死楊子榮的土匪孟老三的情形。後來,我又拜讀瞭劉子成據此撰寫的紀實作品《尋找鄭三炮》,由此瞭解到有關楊子榮犧牲的一些細節。

  1974年的一個秋日,劉子成(電影《飛來的仙鶴》編劇)為撰寫電視連續劇《座山雕傢世》,專程來到“林海雪原”故地采訪。在海林縣(1992年設市)一位友人的陪同下,他直達邊遠山區的陽光村(原名半臉溝),住進黨支部書記盧德權傢。盧德權是楊子榮當年的老房東,對楊子榮和“座山雕”等知之甚多。就在這棟普通的草屋內,楊子榮度過瞭他人生旅途中的最後一個夜晚。

  其中一個叫尤國太,曾當過土匪的夥夫,為匪首“座山雕”張樂山做飯十多年;另一個叫孟恫春,人稱“孟老三”,此人也曾是“座山雕”的嘍囉,在楊子榮化裝帶領小分隊活捉“座山雕”的戰鬥中僥幸逃脫,後改換門庭,轉而追隨鄭三炮。

  聽說省城作傢要為楊子榮作傳,盧德權老人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提供瞭一切方便。他不僅不厭其煩地與劉子成傾談瞭幾個晝夜,還親自找來兩個當事人接受訪談。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