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11:37
1923年秋天,常香玉出生在河南鞏縣一個貧苦人傢,父親曾經是當地有名氣的豫劇藝人。幼年時,常香玉跟著母親靠要飯度日。1932年,父親為瞭讓常香玉不做童養媳,把9歲的常香玉領上瞭學戲的道路。
沒有文化的常父認定“戲是苦蟲,非打不成”,經常把常香玉打得皮開肉綻。經過近乎殘忍的磨煉,常香玉沒有讓父親失望,在舞臺上嶄露頭角。1935年,常香玉隨戲班闖蕩開封,不久便在戲班裡唱起瞭壓軸戲。
婦唱夫隨
1943年5月的一天,常香玉被槍桿子押著,去為娶小老婆的青幫頭子李越林唱堂會。他們叫常香玉唱瞭一段又一段。常香玉氣憤極瞭,眼前驀地閃現出《孔雀 東南飛》中的悲劇場面。當他們又點戲時,常香玉走上前去,悄悄地向拉板胡的師傅伸瞭兩個指頭,暗示她要唱“二八板”。在如泣如訴的琴聲中,常香玉唱起瞭 “劉蘭芝尋死”那段戲。
調子越來越激越高亢,當唱到“蒼天降下無情劍,斬斷夫妻好姻緣”時,一個傢夥大叫起來:“常香玉唱的是‘劉蘭 芝尋死’,一場大喜叫她給沖瞭,常香玉,看老子崩瞭你!”這一叫熱鬧瞭,有的罵,有的打,一群狗腿子發瘋瞭。常香玉心想:幹脆跟他們拼瞭!於是,她縱身跳 到桌上,拍著胸脯高喊:“有種朝你姑奶奶這兒打!”一邊取下手上的金戒指,吞到瞭肚裡。
就在那次住院搶救的日子裡,常香玉結識瞭後來終生廝守、相濡以沫的丈夫陳憲章,一位河南籍的知識分子。在他們喜結連理之後,陳憲章幹脆辭去工作,專為常香玉量體裁衣,寫作劇本。 在1947年的一次演出中,常香玉因發高燒而忘瞭一句唱詞。成熟的藝人都有這樣的本事,詞忘瞭就即興編一句頂上去。常香玉這次也這樣做瞭。那晚散場以 後,常香玉對著夜空放聲大哭。陳憲章追上去,常香玉抱著他說:“真羞死人瞭,當時我真想找個地縫鉆進去。我對不起觀眾,他們花錢買票,那票都是他們的血汗 錢。我是個唱戲的,什麼最大?戲比天大!我這一輩子,要是再有一次糊弄觀眾,我就去死!”陳憲章說:“我幫你,以後你每一場演出,我都坐在觀眾席上,挑你 的毛病,回來教你改正。”那實際上是一次對天發誓。後來實踐證明,他們兩個誰也沒有食言。常香玉在舞臺上再也沒有忘過詞,失過手;陳憲章也沒有一場不坐在 臺下看常香玉的演出,他為常香玉提出的唱腔和表演方面的意見,都成瞭塑造一個偉大藝術傢的重要“材料”。
在常香玉和陳憲章幾十年“婦唱夫隨”的藝術生涯中,他們合作創作演出瞭上百個豫劇劇目,特別是被世人公認為常香玉代表作的“紅、白、花”(《拷紅》、《白蛇傳》、《花木蘭》)。有人統計過,全國至少有30個劇種進行過移植,堪稱舞臺經典,傳世佳作。
抗美援朝捐飛機
新中國成立後,飽受戰亂之苦的常香玉與陳憲章,以極大的熱情投入瞭新的生活之中。他們組織的香玉劇社,演出瞭不少受人歡迎的劇目。
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常香玉和她的劇社決定為抗美援朝、保衛祖國捐一架飛機,此舉讓常香玉的名字傳遍瞭大江南北。
文革時險遭“槍斃”
常香玉一生經歷瞭許多磨難,但最大的磨難是“文革”動亂中的遭遇。“文革”中常香玉曾被長期批鬥關押,連父親臨終前都未能去見上最後一面。那時,常香玉 被定成中統特務。有一天,她被4個人五花大綁地架出去要槍斃,後來等瞭2個鐘頭也沒見動靜。就在常香玉驚恐不安的時候,一個炊事員走過來,說那是孩子們鬧 著玩的,給她松瞭綁。
為抗非典捐款2萬
文革後,常香玉過上瞭舒心的日子,與陳憲章做著劇作研究、教書育人的工作。2000年,相伴50多年的陳憲章離別瞭心愛的妻子,陳憲章在寫給妻子的詩作中描述的“比翼雙飛江湖遊,無悔無恨不知愁”的快樂日子一去不復返瞭。
丈夫逝世後不久,悲痛中常香玉身患癌癥,人們很少再聽到有關常香玉的消息。但是2003年春天,在非典肆虐的日子裡,常香玉的名字再一次被人們所關註,這位老人又向抗擊非典的醫護人員捐贈瞭2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