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17:36
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捷克詩人,生於佈拉格郊區一個工人傢庭。少年時期經歷瞭民族獨立和俄國十月革命。中學沒畢業就投身新聞工作和文學事業。19歲發表處女詩集。作品有:《隻有愛》、《無線電波》、《淚城》等。
文采洋溢
早期由於受西歐哲學思想和各種文藝流派的影響,塞弗爾特在創作思想和創作實踐上接受瞭純詩主義、超現實主義,明顯出現瞭為藝術而藝術的創作傾向,主張詩 人離開社會鬥爭的漩渦,去追求“純粹的詩”,宣揚詩的“自我表現”的魄力。20世紀30年代以後,塞弗爾特進入創作成熟期,盡管詩中還殘存著懷疑主義和悲 觀主義的痕跡,但是詩人已不甘心孤獨和囿於自我。50年代以後,作品融入詩人飽經人世滄桑後的深沉思考,對人生真諦的內心感受和對詩人使命的真誠認識。
在詩集《媽媽》中,詩人以無限深情歌頌瞭母愛。這些感人的詩篇可以使我們品嘗出媽媽眼淚的苦澀和乳汁的清香,喚起我們童年的溫馨回憶和淡淡哀傷。《媽 媽》的動人之處在於詩人以獨特的聲部——童聲來歌唱,《媽媽》的抒情主體是一顆稚氣的童心。在被詩的純情陶醉之餘,我們力
求尋找它的魔力所在。在《媽媽》 中,語言似乎消失瞭,技巧也不見瞭,剩下的是一片真情、一曲旋律。要不是反復吟詠,你會忘記這是詩。樸實自然、明白如畫的語言,表達著質樸純真的感情。 獲獎理由
“他的詩富於獨創性、新穎、栩栩如生,表現瞭人的不屈不撓精神和多才多藝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垂世名言 “
在這個世界上我留著為瞭做你的百合花,瑪麗。它們比小羊的腳爪更害羞並懼怕每一次風暴。當我想睡去的時候,青草可以閉上我的眼睛並對著那上面的你。再見,再見。柔軟而安慰的雨洗去你臉上的光輝,明天的醒來會很美。” ——《在這個世界上我留著》
光輝品格
藝術在塞弗爾特心中是神聖的,他將自己的靈魂註入瞭詩中。正因為如此,他才不畏強權,憑著自己的藝術良知竭力反對當時國內文壇的千人一面、死水一潭的局面。他還帶頭批評當局的文藝政策和個人崇拜,因而受到公開批判,導致多年創作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