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酒的歷史幾乎與人的歷史一樣久遠。而酒的出現伴隨著的是酒文化。既有酒自身的物質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內涵,是制酒飲酒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態。酒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不少文人學士寫下瞭品評鑒賞美酒佳釀的著述,酒文化深入中國人的血脈深處,影響深遠。《詩經》中有20多處提到酒,酒被賦予瞭禮儀、社交、休閑等含義,體現瞭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倫關系。那麼,你知道酒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嗎?酒為什麼會是政治的液體統治的道具呢?一起來看一下。
酒文化的形成是政治的液體統治的道具
酒,從被發明那一刻起,酒就成瞭名副其實的“政治液體”。
酒具有讓人亢奮的性質,在遠古時代屬於奢侈品,用於祭祀、慶典、戰爭等隆重場合。古時候,酒被譽為通神之物,屬於“聖液”,與國傢大事緊密相連。作為超自然的之物,酒一開始是給祖先、神仙享用的。周公頒佈的《酒誥》明確指出,造酒的目的並非供人們飲用,而是為瞭祭祀天地神靈和列祖列宗,嚴厲禁止酒會、宴飲,違令者處死。
中國的禮儀很多源於祭祀,而酒一直是祭祀中最為重要的道具之一。
甚至有學者認為,中國的很多禮儀就是來自酒文化。《周禮》中,對祭祀用酒有嚴格規定,用“五齊”、“三酒”共八種酒。在原始社會,主持祭祀活動的人多為巫師,權力很大。後來演化出瞭“祭酒”等官職。最早有關飲酒的禮儀與規定是出自帝王傢,有著極強的政治含義。
酒,是政治的液體統治的道具
酒一開始就被統治階層把控,慢慢演化出一系列的禮儀,以便讓統治更為莊嚴和牢固。所以,酒的生產也是受官方把控的。
在中國,歷朝歷代的慣例是,高度壟斷酒類的生產、銷售、擁有、使用等。每個朝代都有管理酒類的機構,被稱為“酒政”。周有酒正、漢有酒丞、齊有酒吏、梁有酒庫丞、隋唐宋有良釀署。未經官方允許,私自釀造、販賣酒類會受到嚴厲處罰。
直到現在,中國還有一個叫做“酒類專賣局”的行政管理機構。這就是為什麼當代中國會有“國酒”、“國宴用酒”等專稱。茅臺之所以被賦予瞭如此高的政治含義,與中國歷代政府對酒類的管理與控制傳統有關。
酒文化源於政治文化,是傳統社會政治統治的道具,後來下移到社會普通大眾生活中。這個過程極為漫長,但也影響深刻,最終高度異化瞭中國人的人際情感。在中國,除瞭皇傢法律系統外,社會與傢庭的倫理和禮儀也具有高度的強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