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貫,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封為王的太監

2016-08-21 19:08:00

童貫,北宋時期的一個太監,是歷史上握兵時間最長的太監,也是歷史上掌控軍權最大的太監;同時,童貫也是第一位被冊封為王的太監,可以說童貫是在某些方面登峰造極的太監,被稱為“六賊”之一,性巧媚。那麼,你知道童貫是如何被封為王的嗎?現在,請隨著小編一起走進那個時期的歷史,看看童貫是如何被封為王的。

童貫的性格特征

童貫體貌魁梧,穿戴講究,腮下生有胡須,皮骨堅硬如鐵,不像宦官。他有度量,能散發財物。後宮中從妃嬪以下他都用財物結納,每天都能聽到後宮中人稱贊他的話。他恩寵顯赫,門庭若市,嶽牧、輔弼多出自他的門下,廝養、仆圉官諸使者達數百人。他極盡邪惡,招致禍亂,天下遭殃,即使把他剁成肉醬也不能抵償他的罪責。

童貫是如何被封為王的?

童貫少年時在宦官李憲門下。性情乖巧,從做給事宮掖時起,就善於揣度皇帝的意旨,預先做出順承的事。宋徽宗即位,在杭州置金明局,童貫以供奉官的身份主管此事,開始和蔡京交往。
政和元年(1111年),童貫被封為檢校太尉,出使契丹。有人說:“用宦官為使臣,難道國傢沒人瞭嗎?”皇上說:“契丹聽說童貫打敗羌人,因此想見他,以他為使臣,察看敵國,也是良策。”童貫使遼回來,權勢更大,握有朝廷內外軍政大權。於是請求出兵進駐夏國橫山,朝廷命他以太尉的身份為陜西、河東、河北宣撫使。不久,為開府儀同三司,簽書樞密院河西、北兩房。不到三年,他主管樞密院事。另外統領武信、武寧、護國、河東、山南東道、劍南東川等九鎮,為太傅、涇國公。當時人稱蔡京為公相,童貫為媼相。
政和元年(1111年),童貫作為鄭允中的副手出使遼朝,得到燕人馬植,歸來後把馬植引薦給皇上,於是就制定平燕的計劃,選精兵良將,很快將命令出兵平燕。正趕上方臘在睦州起義,義軍威勢很大,改任童貫為江、浙、淮南宣撫使,立即率準備平燕之兵前去征討方臘。
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方臘餘部都被平滅。童貫因功遷為太師,改封為楚國公。宋軍從出兵鎮壓到凱旋歸來,前後用四百五十天。
宣和七年(1125年),宋徽宗遵宋神宗能收復全燕之地者賞以封地、給以王爵的遺訓,下詔封他為廣陽郡王。
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開封,隨徽宗南逃,宋欽宗即位,被處死。
童貫的一生可謂是大起大落,前期收復四洲,攻打西夏,平定方臘,童貫被殺,他的頭被帶回京城懸首示眾。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