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都城在哪裡?揭夏朝為何把鄧地設為都城

2016-08-21 19:09:10

夏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中國傳統文獻中關於夏朝的記載較多,但由於都成書較晚,已知的又沒有發現公認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證據。那麼,你知道夏朝的都城在哪裡嗎?據史料記載,夏朝的都城一度設在鄧地?那鄧地又是在哪呢?現在請跟隨小編一起來探尋夏朝的都城鄧地。

夏朝的都城在哪?

傳說夏朝都城幾經變更。禹在確立王權後,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陽建立瞭陽城(河南登封縣告成鎮)作為都城。後又遷往陽翟(河南禹州)。
大禹受禪後,在安邑建立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開啟瞭華夏民族的新紀元。大禹開國造城分州劃區,為夏朝施政創造瞭條件,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奠定瞭基礎;它的歷史古老而悠久,它的文化燦爛又文明。它孕育瞭華夏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
那麼,又為何說夏朝的都城是在鄧地呢?鄧地又是在何處呢?

關於夏朝的都城鄧地

據《路史·國名記四》記載:“鄧,仲康子國,楚之北境,史雲阻之以鄧林者,今之南陽。故杜佑以為禹都。”這是唐代杜佑著述的《通典》中稱鄧為“禹都”,是為其一;其二,從現存於西安碑林的我國最早的石刻地圖之一——《華夷圖》上看,以及北宋地理總志《太平環宇記》的記載,也可以認定夏朝的都城在鄧
原來,大禹接替父親鯀治理洪水的職務後,“勞身焦思,三過其傢門而不入。”終於琢磨出因勢疏導之法,代替其父親修堤堵水之方,將大地上的洪水引入東海,消除瞭水災。因為他治水有功,帝舜就把天子之位傳給瞭他。
可是到瞭大禹年老時,沒有將天子之位禪讓給德高賢能的人,而是傳給瞭自己的兒子啟當天子。啟繼位之後建立瞭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夏朝。啟也自然成為夏朝的第一代朝廷君主。但他不象大禹那樣“薄衣食,卑宮室”,而是整天吃喝玩樂,荒淫無度,把一個原來民眾安居樂業的夏朝,搞得怨聲載道,危機四伏,歷史上稱為“夏啟荒政”。
啟又傳位給長子太康,這個浪蕩公子太康即位後,比啟有過之而無不及,昏庸淫樂從不過問朝政,終於惹起公憤,被有窮氏部落的君長後羿為首的一幫人,驅逐出夏朝都城,跑到洛水一帶過著流亡生活。歷史上稱其為“太康失國。”太康死後由他的弟弟仲康即位,但他隻是徒有虛名,實際上他和幾個弟兄一起,流浪於洛水一帶。
到瞭仲康死後,其兒子相繼繼承王位時,後羿和寒浞正為爭奪夏朝的王位,長期征戰殺戮不休。帝相隻得攜帶妻子逃奔到嶽父有仍氏部族,直到生下兒子少康,長大成人即位之後才中興瞭夏朝。
自太康失國至少康中興近百年間,王權旁落於異族部落長之手。仲康流亡在外期間,寒浞打敗後羿占領京都,篡奪瞭夏朝王權。
流亡的仲康帝與兄弟們及同姓貴族合議,都一致認定鄧地是禾稼茂盛、便於儲積實力、光復夏朝基業再好不過的重地,於是他便將另一個有志氣又能幹的兒子封於鄧,並確定鄧為夏朝都城。
直到少康中興瞭夏朝,還都帝丘時,鄧地始終為夏朝京都。仲康的後裔子孫們,在鄧地沃土經營800多年,含辛茹苦地繁衍生息於此,並在夏朝中興後,作為同姓屬國而屹立於諸候國之林。
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曾稱道鄧國,是夏王朝遺民居住之地。夏人為政,崇尚忠厚樸實。至今,鄧州還保留有夏朝先民們的傳統風尚。
至於說河南的陽城、禹州都隻是大禹治水、征服三苗活動過的地方,屬夏禹文化范疇,但它決不是大禹建都的地方。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