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連篇累牘的意思是指累:重疊;牘:古代寫字的木片。形容篇幅過多,文辭冗長。那麼,成語連篇累牘的主人公是誰?連篇累牘出自何處?連篇累牘又有何典故?
連篇累牘的主人公是李諤。李諤,字士恢,趙郡人。仕齊,為中書舍人。入周,拜天官都上士。隋初,歷比部、考功二曹侍郎,封南和伯。遷治書侍禦史,出為通州刺史。
連篇累牘的出處
《隋書·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
連篇累牘的典故
隋朝初年,隋文帝楊堅的“治書侍禦史”李諤是一個很有辯才的人,文章也寫得很不錯。當時的文風,由於承襲瞭南北朝時的不良影響,一般都過分追求詞句的華麗,而不重視內容,往往空洞浮誇,不切實際。李諤反對這種文體,特地上書隋文帝,請求明令禁止。他的這篇《上書正文體》,後來成為文學史上一篇有名的論文。
據《隋書·李諤傳》載,李諤在論文中對當時文風批評道:“競騁文華,遂成風俗。……遺理存異,尋虛逐微,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寫文章互相比賽詞句的華麗,已經成瞭惡劣的風氣。文章不講什麼正當道理,隻寫一些虛幻的枝節,隻講究一個韻、一個字的奇特、巧妙;一篇又一篇地寫瞭許許多多,堆滿瞭桌子,塞滿瞭箱子,但寫的無非是月喲露喲,或者是風喲雲喲,……”。李諤認為,這些東西寫得一天比一天多,朝政也就會一天比一天亂。
隋文帝閱瞭李愕的奏章,不住地點頭。當看到“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時,心想:李愕說得對呀,一篇篇文章,一箱箱案卷,談來談去,都離不開吟風弄月,真是又長又累贅。這樣下去,世俗無論貴賤賢愚,都去吟詠風花雪月,崇尚絝麗文風,追逐功名利祿,可怎麼得瞭哇!於是他下令說:“把李愕的奏章頌示天下。如以後寫來的奏章再刻意註意文風,定嚴加追究。”
李諤的這篇文章,在當時起瞭很大影響。文中的“連篇累牘”、“積案盈箱”,都是形容言之無物的文章又多又濫。
後來,“連篇累牘”便成瞭成語,人們用它來形容那些數量很多而內容重復空泛的文章或文件等書面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