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佈,字奉先,漢族,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縣人(今內蒙古包頭九原區)。先後為丁原、董卓的部將,也曾為袁紹效力,後占據徐州,自成一方勢力。那麼,身為一代梟雄的呂佈是怎麼死的?呂佈是被殺死的嗎?被誰殺死的?揭秘呂佈的死亡之謎。
呂佈反復無常
呂佈因其勇武在並州任職,並州刺史丁原擔任騎都尉,在河內駐紮,任命呂佈為主簿,對他很親近。漢靈帝死後,丁原接到何進的徵召,率領軍隊到洛陽,密謀誅殺宦官,被任命為執金吾。適逢何進為宦官所殺,董卓入京,誘呂佈殺丁原,進而吞並丁原的軍隊,並任命呂佈為騎都尉,同他發誓結為父子,對他十分欣賞信任。呂佈善長騎射,膂力過人,被稱為“飛將”。
關東軍起兵討董時,呂佈亦曾參戰,卻因與將領胡軫不和而被孫堅所敗,最後董卓挾漢獻帝遷都長安。董卓死後兩個月,其舊部屬李傕和郭汜等本想解散部隊,歸隱田野,途中遇賈詡獻計,召集舊部,攻入京城,呂佈守城八日,因城內叟兵叛變,呂佈戰敗,於是率兵百餘騎兵,帶著董卓的首級殺出武關。
呂佈先投靠袁術,但因袁術不滿他自恃有功而十分驕恣、恣兵抄掠,所以被拒絕,於是呂佈改投袁紹。
興平二年(195年),曹操將兗州各城全部收復,在鉅野擊敗呂佈,呂佈東逃投奔劉備。
呂佈是怎麼死的?
建安元年,陳珪想派其子陳登到許都,說明呂佈願意與曹操合作,呂佈不同意。正巧曹操的使者這時來到,傳漢獻帝的旨意,任命呂佈為左將軍。呂佈大喜,於是讓陳登啟程,還命他帶著書信,向漢獻帝謝恩。
陳登拜謁曹操,述說瞭呂佈有勇無謀、反復無常的缺點,希望曹操早日除掉他。曹操說:“呂佈是個具有狼子野心的人,實在不能讓他久留世上,你當然是最熟悉內情的。
東漢建安三年(198年)冬,曹操攻打呂佈的根據地下邳,因呂佈有勇無謀而多猜忌,不用陳宮建議,諸將又各自猜疑,所以每戰多敗。曹操圍攻三個月,決水圍城,呂佈軍中上下離心,其部下侯成、宋憲、魏續反叛,縛瞭陳宮投降,呂佈在白門樓見敵軍攻急,大勢已去,於是令左右將他的首級交給曹操,左右不忍,便於十二月癸酉(198年2月7日)下城投降。
呂佈被捆到曹操面前,曾要求松綁,曹操笑說:“捆綁老虎不得不緊。”呂佈又說:“曹公得到我,由呂佈我率領騎兵,曹公率領步兵,可以統一天下瞭。”曹操頗為心動,但劉備在一旁說:“明公(曹操)您看見呂佈是如何侍奉丁建陽(丁原字建陽)董太師(董卓)的嗎!”呂佈死前說:“大耳兒(劉備)最不能相信。”最後呂佈被縊殺,其陳宮、高順亦被處死,張遼則領兵向曹操投降。
總體來看,呂佈為人性格直爽,不拘小節,頗得人心,有容人之量,又無割地稱王之野心。其一生行事並無大惡,從未有過類似於曹操的屠城坑卒殘暴之事。所以我認為陳壽作出的呂佈“輕狡反復,唯利是視”的評價並不十分公允。漢末天下大亂,群雄割據混戰,他們之間隻有利益,沒有誠信。見利忘義、反復無常者多矣,豈獨呂佈哉!劉備、張繡、馬超、公孫淵等哪一個不是朝三暮四、反復無常。與他們相比,呂佈缺乏的僅是權術和戰略眼光,所以才最後落得個身敗名裂的可悲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