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1 19:20:04
其一:由即位之初信任宰相演變為對大臣的猜忌,並形成瞭拒諫飾非、剛愎自用的性格
朝廷之上頻頻發生人事變動,尤其是頻繁地更換宰相,使德宗在位時期的朝政,即使偶爾能夠呈現令人鼓舞的新氣象,也都不過是曇花一現而無法保持下去。人事的紛爭使德宗徒有宏圖壯志,而不能實現救國興邦。其二:由武力削藩轉而變為對藩鎮姑息
由武力削藩轉而變為對藩鎮姑息。德宗即位後,一直試圖削奪擁兵自重的地方藩鎮節度使的權力。為此,他不惜使用武力。其三:對內廷宦官由即位之初的“疏斥”轉而變為後來的委重,以宦官掌握神策禁軍和擔任監軍成為制度
德宗的父親代宗,因為是由宦官擁立,所以對宦官很是優寵,特別是派往各地出使的宦官,任由其公開索賄、大肆搜刮。德宗為皇太子時就很清楚其中的弊端,所以即位伊始,就下決心加以整治。在剛剛即位的當年閏五月,德宗派宦官往淮西給節度使李希烈頒賜旌節。此人回京後,德宗得知,李希烈不僅送瞭他700匹縑、200斤黃茗,還送瞭他駿馬和奴婢。德宗大怒,將其杖責六十以後又處以流刑。此事傳出京城,那些奉使出京還沒有回來的,都悄悄地把禮品扔到山谷之中,沒有收到禮品的就再不敢亂來瞭。不僅如此,在即位的當月,他還將暗懷異圖的宦官劉忠翼賜死。 德宗即位後,總的情況是“疏斥宦官”而親近朝廷官員的。但在遭遇“涇師之變”出逃避難的過程中,德宗逐漸改變瞭對宦官的態度。原因是他信賴的禁軍將領在叛軍進城時竟然不能召集到一兵一卒保衛宮室,而他倉促逃亡時身邊最可以依靠的,竟然是自己在東宮時的內侍宦官竇文場和霍仙鳴及其所率的百餘名宦官。。逃亡避亂,使德宗還進一步思考,皇帝絕對不能沒有自己的近衛親軍,而且這支近衛親軍交付朝廷官員不能使自己放心的時候,由宦官掌領也就和自己親領沒有什麼區別瞭。慢慢地,德宗開始將統領禁軍的事宜交付竇文場和霍仙鳴等人,說明他已經開始改變瞭即位之初疏斥宦官的態度。興元建於貞元十九年(803)的華嚴寺塔元年(784)十月,也就是德宗重返京師剛三個月,就將神策軍分為左右兩廂,同時以竇文場和霍仙鳴(一開始為另外一個宦官王希遷)為監神策軍左、右廂兵馬使,開啟瞭宦官分典禁軍的先河。神策軍自德宗重返長安以後,駐紮在京師四周和宮苑之內,成為比羽林軍、龍武軍更加重要的中央禁軍和精銳機動武裝部隊。貞元二年(786),唐德宗將神策軍左右廂擴建為左、右神策軍,竇文場等宦官仍然擔任監軍,稱為“監勾當左、右神策軍”,反映出對宦官的信賴和寵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