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論語這個成語故事中的主人公誰?半部論語的主人公是趙普。趙普,字則平,幽州薊人,後徙居洛陽,北宋著名的政治傢。顯德七年(960年)正月,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黃袍加於趙匡胤之身,推翻後周,建立宋朝。
乾德二年(964年),任宰相,協助太祖籌劃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992年七月因病辭世,追封真定王,賜謚“忠獻”,親撰並書寫八分字神道碑賜之。咸平元年(998年),追封普為韓王。次年,又詔普配饗太祖廟。
趙普雖讀書少,但喜《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對後世很有影響,成為以儒學治國的名言。
半部論語的典故
趙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來,他的學問差得多。他當上宰相以後,宋太祖勸他讀點書。趙普每次回傢,就關起房門,從書箱裡取書,認真誦讀。第二天上朝處理政事,總是十分敏快。
宋太祖死後,他的弟弟趙匡義繼位,史稱宋太宗。趙普仍然擔任宰相。有人對宋太宗說趙普是山東人,不學無術,所讀之書僅僅是儒傢的一部經典《論語》而已,當宰相不恰當。宋太宗不以為然地說:“趙普讀書不多,這我一向知道。但說他隻讀一部《論語》,我也是不相信的。”
有一次宋太宗和趙普閑聊,宋太宗隨便問道:“有人說你隻讀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
趙普老老實實地回答說:“臣所知道的,確實不超出《論語》這部分。過去臣以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現在臣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後來趙普因為年老體衰病逝,傢人打開他的書篋,裡面果真隻有一部《論語》。
於是人們就流傳一種說法,說趙普是靠“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到瞭後來,半部論語用來強調學習儒傢經典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