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傢的歷史都有從戰爭裡演化而成,都知道,打仗少不瞭驍勇善戰的將軍,但是,除瞭將軍之外更還有為行軍打仗出謀劃策的人,這個人就是軍師。中國古代的軍師,往往是智慧的化身,但是舉手投足之間,就可以令一支軍隊丟盔卸甲、讓一個國傢土崩瓦解。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中國史上最牛逼的十大軍師吧。以下僅是小編個人愚見。
1、軍事鼻祖——薑子牙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際遇。前半生懷才不遇,窮困僚倒,七十多歲仍一事無成;後半生得遇明主,大展宏圖,伐商滅紂,興周八百年之基業。這就是被後人奉為神祗的歷史巨人—薑子牙。
他追往古而知來今,通古今之變,知勝敗之勢,曉民眾之意,精文武之道,操攻取之術,為文王、武王之師,傾商立周,興周盛齊,救民於水火,為後世開創瞭吊民伐罪,恩及百姓的范例。百世而下,被尊為武聖,太公兵傢宗師,堪稱當之無愧的千秋軍師第一人。
2、智士能臣 千古奇人——先秦范蠡
范蠡,先秦傑出謀略傢,罕見的智士能臣。初,越王執意伐吳,未聽范蠡勸阻,險些喪命。吳國三年,范蠡伴君處虎狼之中,石室忍辱,嘗便獻忠,為范蠡計謀,才保越王不死。事君復國興越,苦身深謀二十年,興師伐吳,讓越王報瞭仇。待越王大宴群臣之時,看破“兔死狗烹”之局,毅然辭國相、大將軍之官,退隱東海之濱,治產業,力經商,十九後中三致千金,成瞭巨賈,名揚天下,令同代人望塵莫及,也叫後人難繼項背。范蠡,可謂傢事、國事、天下事,無不精通,於從政,於從商,總是得心應手,堪稱千古奇人。
3、謀取天下如烹小鮮——興漢三傑之首張良
張良,本韓國壯士,身負傢國淪亡之痛,一心想行剌秦始皇,光復故國河山。因其仗義任俠,虛心上進,因而先得優越性世兵法,後廣交志士豪傑,並與劉邦相交莫逆。在秦末群雄並起的混亂時刻,張良投靠劉邦,可謂目光高遠。
張良善謀大計,不為假象所迷。鴻門宴上巧妙策劃,進退有據,讓項羽無可奈何,劉邦亦全身而退。略施反間小計,便令項王軍臣相疑陣腳自亂。末瞭,又以奇兵突襲,垓下一戰而天下。
4、羽扇綸巾智多巨星——蜀漢軍師諸葛亮
諸葛亮,古今中外,聞名遐爾。他是軍事戰略傢,運籌惟帷幄,決勝千裡。他神機妙算,奇策泉湧,智謀縱橫,出神入化。如隆中妙對,巧借東風,赤壁之戰,巧取四郡,奇襲荊州,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等,無不閃其智慧的光輝。
諸葛亮,又是安邦治國的政治傢。做一代名相,他奉行法制,助劉備安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佈公道,德威並舉,儒法並用,為蜀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做出瞭不朽貢獻。
5、學富五車功蓋孔明——東晉王猛
王猛,人稱“賽諸葛”,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政治謀略傢。東晉五胡十六國,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王猛擇主而事,輔苻堅據秦州趁勢而起,建立起前秦王朝,小小“前秦”之所以能梟視群雄,統一北方,堪稱“常勝將軍”。在治國上,獨展長才,不但國泰,而且民安。可惜王猛英才早逝,五十一歲便撒手人寰。
6、少志凌雲相知重臣——中唐謀略傢李泌
李泌是唐朝中期的一位特殊人物,他歷事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又是肅宗、代宗、德宗的顧問。在安史之亂以及以後的動蕩年代裡,他深謀遠慮,全局在胸,避開禍端,為國傢解決財政困難、安定邊緣地區做瞭大量工作,保證瞭唐王朝的穩定和發展,是一位傑出的謀略傢。
7、半部論語治天下——北宋佐國良臣趙普
趙普,北宋佐國良臣,他以孝行感動趙匡胤,以對局勢的銳敏觀察和果敢應變,導演瞭黃袍加身的好戲。他力勸太祖禦駕親征,迅速平定瞭眾多割據政權。從唐末以來的亂世爭紛中,他清醒地意識到藩鎮之危和窮兵黷武帶來的隱患,提出瞭一系列切中時弊的改良措施,杯酒釋兵權堪稱最佳註腳。
史稱趙普貴為國卿,親若傢相,沉厚多智,善斷大事。從其三落三起,長達五十年的仕途生涯可略窺忠君佐國之道。
8、學貫天人才兼文武——明朝軍師劉基
劉基,年青時即學識淵博,“通古今之變”。初時,效力元朝,後因不滿其腐朽統治,從而走向反抗,為大明江山創立出謀劃策,立下不朽功勛。他為官清正,一貫反對貪官污吏,主張廉潔奉公。他性格倔犟,不畏強權,不阿權貴,潔身自好,超然物外,可像他這樣神智過人的人也終難逃小人之陷害,以致抱恨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