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司法鼻祖是誰?解析中國司法鼻祖皋陶

2016-08-21 19:24:02

中國最早出現法律制度是在夏朝。法律是用來調整社會成員行為的是不成文的習慣。那麼,你知道在夏朝時期法律是怎麼產生的嗎?夏朝的法律制度又是誰制定的呢?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中國的司法鼻祖是誰吧。
在夏朝之前是原始社會,而原是社會是沒有法律的。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和階級產生瞭。習慣逐漸無力調整對抗性的階級矛盾,體現奴隸主階級利益、由國傢認可、靠國傢強制力實施的法律隨著就出現瞭。
夏王朝穩定之後,為於調整社會關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不斷擴充的。其基本內容是以制裁違法犯罪行為的刑事法律性質的習慣法為主,制定瞭《禹刑》,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正規法典。

中國的司法鼻祖是誰?
皋陶,偃姓,又作咎陶、咎繇,亦作“皐陶”、“皋繇”或“皐繇”,封地今安徽六安,古代漢族傳說中的人物。是顓頊的後裔,約生於公元前2170年,卒於夏禹二年(約公元前2069年)。他是歷經堯舜禹三代的老臣,他輔佐夏禹理政、治水和發展生產,並為融合夷夏和後來中華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貢獻。皋陶與堯、舜、禹齊名,被後人尊為“上古四聖”。
皋陶,被奉為中國司法鼻祖,後常為獄官或獄神的代稱。
傳說我國的第一部《獄典》就由皋陶制定,他把《獄典》刻在樹皮上,呈給大禹,禹看後覺得很好,就讓皋陶實施。《獄典》歸納瞭偷竊、搶劫、奸淫、殺人等多項犯罪的輕重,給予不同的量刑。
皋陶他為官數十年,主要的功績是制定刑法和教育,幫助堯舜禹推行興“五教”,定“五禮”,設“五服”,創“五刑”,親“九族”,立“九德”。
一、興“五教”。
五教就是“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二、定“五禮”。
五禮就是“吉、兇、賓、軍、嘉”。吉禮即祭祀之禮,兇禮就是喪禮,賓禮是部落與部落聯盟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以及與聯盟之外的友好部落之間的聘享之禮,軍禮為組織氏族、約束大眾成軍之禮,嘉禮為“飲食、男女”之禮。
三、創“五刑”。五刑即“甲兵、斧鉞、刀鋸、鉆笮、鞭撲”五種刑罰。“甲兵”即對外來侵犯和內部叛亂的討伐;“斧鉞”是軍內的刑罰,屬於軍法;“刀鋸”是死刑和重肉刑的刑罰;“鉆笮”是輕肉刑的刑罰;“鞭撲”是對輕罪所施行的薄刑。皋陶在以前習慣的隨意處罰犯罪基礎上,整合制定出"五刑",創造出瞭中國遠古歷史上最早的法律。
四、立“九德”。
九德即:1.寬而栗(秉性寬弘而有原則)、2.柔而立(性情溫良而能立事)、3.願而恭(質樸而能尊賢)、4.亂而敬(有才而能敬事)、5.擾而毅(謙和而有主見)、6.直而溫(正直而不傲慢)、7.簡而廉(具大略而能務實)、8.剛而塞(果敢而不魯莽)、9.強而義(剛強而不任性違理)。皋陶制訂的“九德”,內涵包括人的秉賦、氣質、品德、才幹等許多方面,是目前所知的我國歷史上最早考察、選拔公職人員的標準。
五、親“九族”。
九族即部落聯盟核心的親屬部落。部落聯盟是一個松散組織,聯盟的權威沒有可靠力量作後盾是維持不下去的,所以親“九族”亦是當時歷史條件下一項重要的政治策略。
皋陶思想是儒傢學術思想的重要源頭之一,皋陶的思想後來被孔子繼承和發揚光大,創立瞭儒傢理論學說,成為中國整個封建王朝治國基礎理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