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君子的意思是什麼?梁上君子的意思是指躲在梁上的君子,竊賊的代稱。比喻小偷,現在有時也指脫離實際的人及脫離群眾的人。那麼梁上君子的主人公是誰呢?請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梁上君子的主人公是陳寔。陳寔,(104年—187年),字仲弓。潁川許(今河南許昌長葛市古橋鄉陳故村)人。東漢時期官員、名士。少為縣吏都亭刺佐,後為督郵,復為郡西門亭長,四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將軍府。司空黃瓊辟選理劇,補聞喜長,宰聞喜半歲;復再遷除太丘長,故後世稱其為“陳太丘”。與子陳紀、陳諶並著高名,時號“三君”,又與同邑鐘皓、荀淑、韓韶等以清高有德行聞名於世,合稱為“潁川四長”。
梁上君子的出處
出自《後漢書·陳寔自傳》。
梁上君子的典故
陳寔,東漢時期的官員。陳寔在鄉間,不管是對人對物都是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百姓爭執時,陳寔判決公正,告訴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後沒有埋怨的。大傢感嘆說:“寧願被刑罰處治,也不願被陳寔批評“。
有一天晚上,有一小偷溜到陳寔傢裡,躲藏在屋梁上面,想趁機偷竊。陳寔知道屋梁上面有人,並未喊人捉拿他,而是把子孫們叫到面前訓示:“今後每個人都應該要努力上進,勿走上邪路,做“梁上君子”。作壞事的人並不是生來就壞,隻是平常不學好,慢慢養成瞭壞習慣。本來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卻變成瞭小人,不要學梁上君子的行為!”小偷感慚交並,下地叩頭請罪。陳寔勉勵他改惡向善,說:“看你的長相,也不像個壞人,應該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這種行為當是由貧困所致。”並贈絲絹佈匹於屋梁上的盜賊,後人常以“陳寔遺盜”比喻義行善舉,“梁上君子”也成瞭小偷的代名詞、雅號。從此全縣沒有再發生盜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