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中投筆從戎的意思是指指放棄文字工作去參軍。 現形容文人棄文從武。 那麼,你知道成語故事中投筆從戎的主人公是誰嗎?投筆從戎又有什麼典故呢?一起來看看吧。
投筆從戎的主人公是班超。
班超,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傢、外交傢。史學傢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傢。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平定瞭西域五十多個國傢,為西域回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瞭巨大貢獻。
投筆從戎的出處
《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間乎?”
投筆從戎的典故
東漢初期,有一名叫班超的人。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是徐縣令班彪的小兒子。班超為人有遠大志向,不拘小節。但在傢孝順父母,常幹辛苦的事,不以勞動為恥辱。能言善辯,粗覽歷史典籍。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跟到洛陽。傢裡窮,常給官府雇傭抄書來養傢。長期的勞苦,(班超)曾經停下活,扔筆感嘆:“大丈夫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應該模仿傅介子、張騫立功在異地,以得瞭封侯,怎麼能長期在筆硯間忙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人物怎麼能瞭解壯烈之士的志向呢?”
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奉車都尉竇固等人出兵攻打北匈奴,班超隨從北征,在軍中任假司馬(代理司馬)之職。班超一到軍旅中,就顯示瞭與眾不同的才能。他率兵進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在蒲類海(今新疆巴裡昆湖)與北匈奴交戰,斬獲甚多。竇固很賞識他的才幹,於是派他和從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西域諸國當時因各種原因與中央王朝沒有聯系,被北匈奴所控制。北匈奴得到西域的人力、物力後,實力大增,屢次進犯河西諸郡,使得邊地人民不堪其苦。
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聯絡西域各國,共同抗擊匈奴。班超完成使命後率眾回師,並把情況向竇固作匯報,竇固非常高興,上表奏明班超出使經過和所取得的成就,並請明帝再選派使者出使西域。明帝很欣賞班超的勇敢韜略,認為他是難得的人才,最終班超出使西域立下瞭功勞,終於封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