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忠言逆耳的主人公是誰 忠言逆耳有什麼歷史典故

2016-08-21 19:33:02

成語忠言逆耳的意思是指忠實的勸告聽起來不舒服。那麼,你知道成語忠言逆耳的主人公是誰嗎?忠言逆耳有什麼歷史典故?
成語忠言逆耳的主人公是劉邦、樊噲、張良。
劉邦,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裡 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傢、卓越的戰略傢和指揮傢。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
樊噲,西漢開國功臣,漢高祖劉邦的心腹,以勇敢著稱。樊噲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為業。他與劉邦的交往甚密,曾與蕭何、曹參共同擁戴劉邦起兵反秦。待劉邦做瞭沛公,樊噲便做瞭他的隨從副官,跟隨劉邦征戰,屢建戰功,並被賜賢成君的封號,後又有多次加封。
張良,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晚年據說跟隨赤松子雲遊。張良去世後,謚為文成侯。

成語忠言逆耳的出處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傢》:“且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成語忠言逆耳的典故
公元前207年,劉邦率大軍攻占咸陽,進入秦宮,見美女如雲,珍寶無數。他打算住在宮內享受,樊噲是劉邦的部下,他看出劉邦的心思,就問他是要做一個富豪,還是要統領天下。劉邦說:“當然是統領天下。”樊噲說:“秦宮裡珍寶無數,美女眾多,這些都是導致秦朝滅亡的原因。請速返回灞上,千萬不能留在宮中。”劉邦根本聽不進樊噲所言。
謀士張良知道後,對劉邦說:“秦王昏庸無道,百姓才起來造反,您才得到瞭這一切。您替天下百姓除掉暴君,更應該維護形象,節儉度日。現在剛到秦宮就想享樂,怎麼能行呢?忠誠正直的話不順耳,但對行動有利;好藥一般都很苦,但卻能治病。望主公聽從樊噲之言!”劉邦心想,擁有天下之後,美女、富貴遲早都會享受得到,於是聽從瞭樊噲、張良的勸告,馬上下令封庫,關上宮門,返回灞上等待項羽的到來。
在現實中,忠言逆耳並不一定利於行,因為逆耳的忠言往往會使人產生抵觸情緒,較難達到改正缺點錯誤的目的。如果能把相同的勸告,以順耳的忠言表達,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