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插翅難逃的意思是比喻陷入無法逃脫的困境。形容被圍或受困而難以逃脫。那麼,你知道,那麼你知道成語插翅難逃出自哪個典故嗎?請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成語插翅難逃的出處
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安有巢中鷇,插翅飛天陲。”一般在句中作謂語或定語。形容罪犯犯瞭一些事,全部人在通緝罪人,那麼罪人還能往哪逃。
成語插翅難逃的典故
《說嶽全傳》是清代錢彩編次、金豐增訂的長篇英雄傳奇小說,最早刊本為金氏餘慶堂刻本,共20卷80回。前61回是嶽飛的“英雄譜”和“創業史”;後19回,主要講述嶽飛死後,嶽雷掃北的故事。歌頌瞭嶽飛等將士英勇作戰、精忠報國的忠勇行為,鞭笞瞭秦檜等人賣國求榮、陷害忠良的醜惡罪行。
書中第三十七回寫到,詩曰:廟食人間千百春,威靈赫奕四方聞。從他著論明無鬼,須信空中自有神。
卻說康王見兀術將次趕上,真個插翅難逃,隻得束手就擒。正在驚慌之際,忽見一隻海船駛來,眾大臣叫道:“船上駕長,快來救駕!”那海船上人聽見,就轉篷駛近來,攏瞭岸,把鐵錨來拋住瞭。君臣們即下馬來,把馬棄瞭,忙忙的下船.........。
《說嶽全傳》問世之後,其影響之大,使過去同題材的作品都相形見絀,從而成為這類題材的小說中帶有總結性和定型化的作品。
《說嶽全傳》是一部思想內容比較復雜的作品,它以忠奸鬥爭為線索來展開民族矛盾,在民族矛盾中表現忠奸鬥爭。忠奸鬥爭,是一個比較古老的主題,但是不同時代的忠奸鬥爭有不同的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