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說(fù yuè),古虞國(今山西平陸)人,生卒不詳,殷商時期著名賢臣,先秦史傳為商王武丁(約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丞相,為“三公”之一。那麼,你知道傅說是誰?歷史上傅說是個什麼樣的人?傅說為什麼會被稱為中華歷史上的第一個聖人?請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傅說,是商朝武丁時期的最有影響的大臣。因在傅巖(今山西平陸東)地方從事版築,被武丁起用,故以傅為姓。據古籍記載,傅說從政之前,身為奴隸,在傅巖做苦役。那裡是虞、虢兩地交界之處,又是交通要道,因山澗的流水常常沖壞道路,奴隸們就在這裡版築護路。傅說就靠從事版築維持生計,雖有才幹,無從施展。
在武丁的伯父小辛和父親小乙的時候,殷商已經很衰敗瞭,武丁即位後,想重振殷商,但是沒有賢臣輔佐,所以他三年都不說話,國事都交給塚宰來管理,自己則觀察國風。有一天,武丁發現瞭傅說,傅說的才能讓武丁欣喜不已,但按照當時的情況和制度,要重用這樣一個奴隸出身的人是很不容易的;於是武丁王就以夢見天帝告訴他傅說是天帝賜給他治理國傢的聖人,以這個方式將傅說舉以為相,成為商朝最有權利的大臣。在傅說的幫助下,殷商國勢達到鼎盛,國傢持續強大,民眾安居樂業,征服瞭周邊數十個方國,使商朝成為地域廣闊、號令天下的王朝。
傅說是我國殷商時期卓越的政治傢、軍事傢、思想傢及建築科學傢。傅說是商王武丁最主要的輔相,他對商王的諫諍言論,大膽潑辣,精辟深刻,成為商王治國的座右銘;特別是他親自實踐,輔佐商王發展生產,改善民生,富國強兵,傳達王命,調兵遣將,征伐常來侵擾的周邊遊牧部落和氏族、方國,擴大疆土,四方歸服,成為商朝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締造瞭歷史上有名“武丁中興”的輝煌盛世。
傅說留下瞭《說命》三篇。他創造的“版築”技術,是人類建築史上的進步。本次文化高峰論壇就“父乙就是傅說”“傅和父”“說和兌”“父兌和父乙”等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與會專傢認為,與傅說有關的古跡都在在山西省平陸縣境內,此次對傅說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具有重要意義。
不僅如此,傅說以他思想理論的精辟深刻和行政實踐的光輝業績,成為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聖人”。他與東周時代歷來被尊為“聖人”的孔子,在上古三代一前一後、一西一東,各自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突出貢獻,在當時及後世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傑出代表。長期以來,由於傅聖的歷史資料比較分散,研究和宣傳不夠,特別是古文《尚書》的冤假錯案影響深廣,使傅聖事跡的宣傳更增添瞭阻力。今天,學者們稽古鉤沉,正本清源,讓中國歷史上最早“聖人”的思想理論和治政業績大白於天下,這應該是很有意義的。
由於正史典籍的記載和描述,傅說的故事廣為流傳,被稱為中華歷史上第一個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