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意思是比喻有毅力,有恒心,做事堅持不懈,不怕難.迎難而上,不退縮。那麼,你知道愚公移山的愚公指的是誰嗎?愚公移山的主人公是誰呢?愚公移山又有什麼典故?
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指的是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瞭,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很不方便,因此,愚公“聚室而謀”,立即得到熱烈的贊同。愚公移山出現的背景是在戰國時期,那時候百傢爭鳴,各傢學派在傳揚自己的主張時,常運用大量生動的小故事來說明抽象的道理。這樣,寓言就空前繁榮起來。
愚公移山的出處
《列子》文本的字裡行間表達瞭崇尚虛靜思想,強調人在自然天地間的積極作用。“
愚公移山的典故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傢的門口有兩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兩座山正好擋在愚公傢的門口,讓愚公每天進出傢裡都要繞好遠好遠的路!
有一天吃飯的時候,愚公突然對傢人說:”我們全傢一起合作,把擋在門口的兩座大山移開,讓門口的路可以直通到外面的大路上,你們看好不好呢?”兒子和孫子一聽,都點頭贊成說:”好呀!好呀!”。可是愚公的妻子卻搖搖頭說:”不可能的,你連搬一個土丘的力氣都沒有,還想搬移大山!就算你搬得動,那些挖出來的泥土石塊,你要扔到什麼地方去呢?”愚公和孩子們聽瞭,都哈哈大笑起來:”那有什麼困難的!我們可以丟到海裡面去呀!”
第二天開始,愚公和他的兒子、孫子,三個人一起扛著鋤頭,挑著扁擔,到山邊開始挖。愚公的鄰居京城氏和她的小兒子,也興致勃勃地幫愚公一起做著移山的工作。這時候,有一個叫作智叟的老先生,智叟聽說愚公要移山笑他太傻,認為不能。他輕視愚公,反對移山。忍不住嘲笑他們說:”愚公呀!你實在太糊塗瞭。你這麼老瞭,還要去移什麼山?就算讓你搬到你死掉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開來的!”
愚公聽瞭他的話,笑笑說:”智叟,你才糊塗呢!我雖然很老,我還有兒子可以繼續去做呀;兒子還會生孫子,孫子還會再生兒子,我們的子子孫孫可以一直搬下去,隻要我們搬掉山的一層,就少一層,總有一天我們會把這兩座山搬走,天底下哪兒有不能克服的困難呢?”智叟沒有話好說,隻好走開瞭。
後來,山神和海神知道愚公要移山的事情,害怕愚公一傢人永不停止的搬下去,會把山搬光,把海填滿,就跑去告訴天神,天神一聽:”嗯!這個愚公真是有恒心呀!我來幫幫他吧!”天神就派瞭兩個神仙去把王屋山與太行山背走,放到別的地方去,不再擋在愚公傢門口瞭。
從此以後,隻要有人做事情不怕困難一直做,我們就說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定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