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一作秦繆公,嬴姓,趙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還是繆氏先祖。被史傢之絕唱—《史記》認定其為春秋五霸之一。那麼你知道秦穆公是怎麼死的嗎?秦穆公活瞭多少年?
秦穆公公元前682年出生,前621年去世,嬴姓,趙氏,名任好,秦穆公的名稱也又說是叫秦繆公。是秦德公的小兒子,也就是秦宣公、秦成公的弟弟。在位38年,在《史記》中被認定為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繆氏的祖宗。
秦穆公是一位胸有大志的國君。秦穆公即位後,雄心勃勃,一心想超越其他國傢,稱霸天下,但苦於身旁沒有賢才良臣來輔佐他。為此秦穆公廣納賢才。大膽任用非本國的人才,開秦國任用客卿制度之先河。在他的感召下,號稱“五羖大夫”的百裡奚、相馬專傢伯樂及九方皋紛紛投其門下。由於他在用人方面,始終采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的相馬之法,因而,取得瞭巨大的成功。他不願意重用本國的貴族,他怕貴族極大勢大,國君反倒受瞭他們的牽制。他寧可重用外來的客卿,外地來的人權力盡管多麼大,也隻限於他一個人,不可能象豪門大族那樣割據地盤,建立自己的勢力,威脅國君。史載他執政期間,“益國十二,開地千裡”,整個廣闊的西部地區為他所獨控。
秦穆公還是位治軍有方的人。秦人自古就有養馬的傳統,可以說是個馬背上的民族。秦穆公當政後,發揮這一優勢,建立騎兵部隊並為每一位士兵配備一把匕首。這比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制要早得多。 成語“短兵相接”亦因之而來。
秦穆公繼位後任用百裡奚、蹇叔、由餘為謀臣,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滅梁國、芮國、滑國等。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獲以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等人為良將;還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以實現秦晉之好。晉文公死後,聯盟瓦解,秦晉對抗;秦穆公本欲東進,到中原完成霸業。後分別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戰(今河南三門峽東南)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戰(今陜西白水東北)中兩次被晉軍擊敗,三將被俘,秦軍全軍覆沒,秦東進的路被晉牢牢地扼住。
秦穆公於是掉頭向西發展。他用計將從晉國投奔到戎人的由餘招來作謀士。秦國根據由餘的計劃,逐漸滅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國傢12個(有說20個)。秦穆公對戎人的勝利,周王特加祝賀,並賜金鼓,希望他擂鼓繼續向戎人進攻;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他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傢,開辟國土千餘裡,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為日後秦統一中國奠定瞭基石。
秦穆公寬厚仁愛,不計較小事。《資治通鑒》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秦穆公走失瞭一匹馬,岐山腳下的農民捉得並分給三百個人一起吃瞭它。(秦穆公的)官吏追捕到瞭(食馬的人),想按照法律來處置他們。秦穆公說:“有德才的人不因為畜生而殺人。我聽說吃馬肉而不喝酒,就會傷及身體。”於是便給酒他們飲。後來秦穆公攻打晉國,(那)三百人聽說秦穆公被晉軍圍困,拿著銳利的武器以死相救,來報答給馬肉吃的恩德。這次秦穆公擒獲瞭晉侯班師回國。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謚號穆,葬於雍(今陜西寶雞鳳翔東南),殉葬的人數達一百七十七人。《左傳》文公六年曾這樣記載“秦伯任好卒,以子車氏三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
秦穆公死後,人才被用來殉葬毀滅,他的繼承者們也都平平無大作為。終春秋之世,秦國再沒有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有過上乘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