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望梅止渴的意思是指人想到可以吃梅子就會流出口水,這樣能解渴。後來比喻願望無法實現,便用空想來安慰自己或他人。那麼,你知道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誰呢?望梅止渴又有什麼典故?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曹操。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瞭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瞭,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成語望梅止渴的典故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時值盛夏,太陽火辣辣地掛在空中,散發著巨大的熱量,大地都快被烤焦瞭。曹操的軍隊已經走瞭很多天瞭,十分疲乏。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禿嶺,沒有人煙,方圓數十裡都沒有水源。將士們想盡瞭辦法,始終都弄不到一滴水喝。頭頂烈日,戰士們一個個被曬得頭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傢都口幹舌燥,感覺喉嚨裡好像著瞭火,許多人的嘴唇都幹裂得不成樣子,鮮血直淌。每走幾裡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體強壯的士兵,也漸漸地快支持不住瞭。
曹操目睹這樣的情景,心裡非常焦急。他策馬奔向旁邊一個山崗,在山崗上極目遠眺,想找個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發現,龜裂的土地一望無際,幹旱的地區大得很。再回頭看看士兵,一個個東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瞭,看上去怕是難得再走多遠瞭。
曹操是個聰明的人,他在心裡盤算道:這一下可糟糕瞭,找不到水,這麼耗下去,不但會貽誤戰機,還會有不少的人馬要損失在這裡,想個什麼辦法來鼓舞士氣,激勵大傢走出幹旱地帶呢?
曹操想瞭又想,突然靈機一動,腦子裡蹦出個好點子。他就在山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聲喊道:“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結滿瞭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傢再堅持一下,走到那裡吃到梅子就能解渴瞭!”
戰士們聽瞭曹操的話,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瞭梅子一樣,口裡頓時生出瞭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來,鼓足力氣加緊向前趕去。就這樣,曹操終於率領軍隊走到瞭有水的地方。
“望梅止渴”之事表現出曹操的聰明才智,他能在大軍斷絕水源、士卒渴難忍的危急情況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僅使士卒引起條件反射、暫解幹渴之苦,而且也鼓舞瞭士氣,“得及前源”。後以“望梅止渴”比喻虛償所願。從本文中可看出,曹操是一個機智聰明,善於思考,懂得變通的人。
“望梅止渴”講瞭一個典型的心理暗示作用:古代魏國曹操的部隊在行軍路上,由於天氣炎熱,士兵都口幹舌燥,曹操見此情景,大聲對士兵說:“前面有梅林”。士兵一聽精神大振,並且立刻口生唾液。這是曹操巧妙地運用瞭“望梅止渴”的暗示,來鼓舞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