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1 20:21:19
夏禹簡介:夏禹是夏朝的第一位皇帝,大傢都知道大禹治水的典故,卻很少人知道夏禹還是夏朝 的第一個皇帝呢。他的父親名鯀,母親為有莘氏女修己。相傳禹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
治理黃河建立夏朝夏朝第一個皇帝
夏禹,姒姓夏後氏,名文命,字高密,號禹,後世尊稱大禹,夏後氏首領,傳說為帝顓頊的曾孫,黃帝軒轅氏第六代玄孫。他的父親名鯀,母親為有莘氏女修己。相傳禹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我國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國土為九州。
後人稱他為大禹,也就是偉大的禹的意思。禹死後安葬與浙江紹興市南的會稽山上,現存禹廟,禹陵,禹祠。從秦始皇開始歷代帝王都有來禹陵祭禹。
禹,姒姓,名文命,字高密,號禹,後世尊稱為大禹,夏後氏首領,他是黃帝的六世孫、顓頊的四世孫(註:黃帝次子曰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鯀曾,鯀曾生鯀祖,鯀祖生鯀父,鯀父生鯀,鯀生禹)。
他的父親名鯀,母親為有莘氏女修己。相傳禹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我國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國土為九州。後人稱他為大禹,也就是偉大的禹的意思。禹死後安葬與浙江紹興市南的會稽山上,現存禹廟、禹陵、禹祠。從秦始皇開始歷代帝王大都來禹陵祭祀他。
生平事跡
帝堯時,中原洪水為災,百姓愁苦不堪。鯀受命治理水患,用瞭九年時間,洪水未平。舜巡視天下,發現鯀用堵截的辦法治水,一點成績也沒有,最後在羽山將其處死。接著命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之事。禹接受任務以後,立即與益和後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並檢討鯀失敗的原因,決定改革治水方法,變堵截為疏導,親自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桿,規劃水道。
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桿,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為瞭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從來不敢休息。他與塗山氏女名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
後來,他路過傢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都咬著牙沒有進傢門。第三次經過的時候,他的兒子啟正抱在母親懷裡,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隻是向妻兒揮瞭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瞭,還是沒有停下來。
禹三過傢門不入,正是他勞心勞力治水的最好證明。
禹亦關心百姓的疾苦。有一次,看見一個人窮得把孩子賣瞭,禹就把孩子贖瞭回來。見有的百姓沒有吃的,他就讓後稷把僅有的糧食分給百姓。禹穿著破爛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簡陋的席篷,每天親自手持耒鍤,帶頭幹最苦最臟的活。
幾年下來,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脫光瞭,手掌和腳掌結瞭厚厚的老繭,軀體幹枯,臉龐黧黑。經過十三年的努力,他們開辟瞭無數的山,疏浚瞭無數的河,修築瞭無數的堤壩,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終於治水成功,根治瞭水患。剛退去洪水的土地過於潮濕,禹讓益發給民眾種籽,教他們種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