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的父親是誰?他父親又有什麼人生經歷?

2016-11-08 15:09:06

  在十九世紀末到廿世紀初,中國處於一個風雨欲搖已經的時期,當時的統治者還是清政府,但是那個時候已經是內憂外患瞭,列強頻繁的對清政府進行剝削壓迫,而國內也是起義聲不絕於耳,在光緒帝時候,他的繼位者選擇為他的侄子溥儀,那麼,溥儀的父親是誰?他父親又有什麼人生經歷?下面就由小編來為大傢解答解答。

  光緒九年(1883年)正月初五日,載灃出生於北京太平湖醇親王府內,為醇賢親王奕譞之第五子,母側福晉劉佳氏。其二兄載湉入繼咸豐帝為嗣,繼承同治帝入承大統,是為光緒帝。光緒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廿一日,襲封醇親王。光緒廿年(1894年),全傢移居什剎海後海北河沿醇親王府(北府)。因義和團運動中德國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殺,清廷派人去德國為此事“道歉”。但關於赴德去“道歉”的親王人選,清政府遲遲沒有定下來。正當親王人選久拖不決時,德國新任駐華公使穆德向清政府的議和大臣李鴻章和奕劻推薦瞭年僅十八歲的醇親王載灃。

  光緒廿七年(1901年)正月,被委派充任頭等專使大臣赴德國道歉謝罪。六月五日,遠在西安的慈禧和光緒帝正式任命載灃為“頭等專使大使”,並任命前內閣侍讀學士張翼,精通德語的副都統蔭昌為參贊,隨同載灃出訪。訪問德國,透過這次出訪,讓載灃開拓瞭眼界視野,加深瞭對國外的瞭解。透過這次出訪,載灃“圓滿”完成瞭政治任務,讓慈禧甚為滿意,也為其以後仕途的騰達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成為其政治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任軍機大臣。十一月,光緒與西太後同時病危。西太後在福昌殿病榻前,召見瞭軍機大臣載灃、張之洞和世續等人,商議立嗣。慈禧之意是立三歲的溥儀為帝,由其生父載灃為監國攝政王。經過幾年的爭奪,載灃為首的少壯親貴集團在中央朝廷占瞭優勢。奕劻雖仍為首席軍機大臣,但政事全取決於載灃。但是,在地方,特別是在軍隊中,少壯親貴還遠遠沒有拔除袁世凱的勢力,以致袁在革命爆發後可以東山再起。宣統二年(1910年),載灃遭到汪精衛等的密謀暗殺,不過暗殺被發現未取得成功。清帝遜位後,載灃生活很低調。他從不參與復辟活動,隻求維持對皇室的清室優待條件和保持現狀不蔓不知足矣。民國六年(1917年),在“張勛復辟”中,載灃表現得極不熱誠,從頭至尾都未參與。日後溥儀潛往東北,載灃獨認“兇多吉少”,持反對態度。

  1951年,載灃因多年老病感受風寒,於2月3日病故,葬於北京西郊福田公墓。喪事由溥任和載濤出面料理。載濤是位禮儀專傢,對前清典制尤為精通,與北京“紅白口”行業也有一些交情,偽滿皇妃譚玉玲的葬禮便是由他一手承辦。按照舊禮,王府辦理喪事要請僧道等大辦道場,為亡人做些身後功德,載灃的喪事簡化瞭這個儀式。

  載灃其實不是一個適合當攝政王的人,他天性活潑,愛好詩文,但是他也是悲劇的,被逼無奈被推上瞭攝政王這個位置,但是自己卻沒有能力擔任這個位置,但是他的思想是很開明,不會那麼封建守舊。也算是老一輩皇族中不可多得的幾位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