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位最會做官的人

2016-08-09 20:56:52

  得官有訣竅,失官有原因。得與失之間,有玄機。正如李鴻章先生所說,“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但即使是最容易的職業,隻要一比較,立刻便有水平高低之分。哪些人是最會做官的人呢?

  我們可以從三項指標來考察:1、做官技術:考察在位時間的長短、權力的大小,以及客觀環境的難度;2、長壽指數:會做官的人總是生活富貴,且活得長;3、美譽度:考察個人的結局及死後的名聲。

  最會做官的人NO.10 婁師德(630年-699年)

  婁師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人,唐朝宰相、名將。

  婁師德進士出身,由江都縣尉累遷至監察禦史。後以文官應募從軍,西征吐蕃,立有戰功,被任命為殿中侍禦史兼河源軍司馬,主持屯田。又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

  長壽元年(692年),婁師德回朝,任夏官侍郎,次年拜相,不久又任河源等軍檢校營田大使,內遷秋官尚書。後因征討吐蕃兵敗,被貶為原州員外司馬。

  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婁師德再次拜相,改任納言,次年出任隴右諸軍大使。699年(聖歷二年),婁師德病逝,追贈涼州都督,謚號貞。

  上榜理由:唐高宗、武則天時期的大臣,以謹慎、忍讓著稱,堪比忍者神龜。無論什麼事,都以“不生氣”淡定相對,“唾面自幹”的成語就出自於他。正因為這分忍功,在武則天恐怖時期,婁師德安然做到宰相,70歲善終。

  官術指數:☆☆☆☆長壽指數:☆☆☆☆美譽度指數:☆☆☆☆

  最會做官的人NO.9 李林甫(683年-752年)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隴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淵堂弟長平肅王李叔良曾孫,畫傢李思訓之侄。

  李林甫出身於唐朝宗室郇王房[1] ,早年歷任千牛直長、太子中允、太子諭德、國子司業、禦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黃門侍郎,後以禮部尚書之職拜相,加授同三品。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接替張九齡,升任中書令(右相),後進封晉國公,又兼尚書左仆射。天寶十一年十一月(753年1月),李林甫病逝,追贈太尉、揚州大都督。後被楊國忠誣告謀反,遭削官改葬,抄沒傢產,子孫流放。

  李林甫擔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他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做大,被認為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上榜理由:唐玄宗時期最大的權臣,連居相位19年,長期把持朝政卻深受皇帝的信任。其人也頗有能力,據說安祿山早有造反之心,但在李林甫活著之時始終不敢付諸行動。成語“口蜜腹劍”說的就是這位。

  官術指數:☆☆☆☆☆長壽指數:☆☆☆☆美譽度指數:☆☆☆

  最會做官的人NO.8 馮道(882年-954年)

  馮道(882年-954年),字可道,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滄州西北)人,五代宰相。

  馮道早年曾效力於燕王劉守光,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先後效力於後唐莊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

  上榜理由:五代亂世中的奇葩,一生歷仕4個政權、9個皇帝,拜相20多年,人稱官場不倒翁。馮道自稱“長樂老”,在亂世之中,日子過得安安穩穩,官做得大,壽命活得長,還實實在在為當時百姓做瞭一些實事,非常難得。

  官術指數:☆☆☆☆☆長壽指數:☆☆☆☆美譽度指數:☆☆☆☆ 北宋權相蔡京#e#

  最會做官的人NO.7 蔡京(1047年-1126年)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長,北宋權相之一、書法傢。北宋興化軍仙遊縣慈孝裡赤嶺(今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楓亭鎮東宅村)人,熙寧三年進士及第,先為地方官,後任中書舍人,改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崇寧元年(1102),為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右相),後又官至太師。蔡京先後四次任相,共達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稱古今第一人。

  上榜理由:宋徽宗時期的權相,曾狀元及第,又是書法大傢,更擅長揣摩帝心,因而很得文藝皇帝宋徽宗的寵愛。先後四次任相,累計17年之久。小說《水滸傳》中著名的“蔡太師”指的就是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