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0:57:36
在常人眼裡刺客是有無情的、冷血的,然而我們在歷史上看到的荊軻卻不一樣,他是一名刺客,奉命殺一個與自己毫不相幹的人,但他又是有情有義 的普通人,易水送別,竟令人感動千年。無奈自己的身份背負著沉重的職責,他必死無疑。
作為荊軻,在他所處的時代,好名輕死,尚俠重義,這些品格是當時社會極為流行和推崇的。荊軻:殺手乎?俠客乎?“荊軻不是殺手,而是一個俠 客。” 《史記》研究專傢如是評價。荊軻(?——公元前227年),薑姓,慶氏(古時“荊”音似“慶”)。戰國末期衛國朝歌(今河南鶴壁淇縣)人,戰國時期著 名刺客,也稱慶卿、荊卿、慶軻,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慶封的後代。《淇縣志》記載: “荊軻舊居,在縣南,戰國時常居於此。蓋因年代久遠,具 體不詳。但古朝歌為衛國國都,居此無疑。”
荊鈳自幼刻苦好學,習文演武,智勇雙全,對於武術尤其是劍術尤其喜愛,衛人謂之慶卿。後來遊歷燕國,燕人叫他荊卿,亦稱荊叔。據說,荊軻 漫遊路過榆次時,還與但是以武術出名的蓋聶談論過劍術,荊軻漫遊邯鄲時又與魯句踐=爭執博局的路數。他的一生都流浪在各國諸侯國,最後他涉 足燕國領域,在這裡結交瞭他的第一個知己——高漸離。
高漸離是燕國的一個屠狗之人,以擅長擊築著稱。荊軻與高漸離兩人一相識,很快就成為知己。在燕國的集市上會經常看到這一幕,兩名微醺的成年 男子,一邊擊築,一遍跳舞吟唱,旁若無人,這種灑脫率性常常遭人側目,但二人不以為然。荊軻雖然看起來整體都混跡於酒色之間,他為人卻十分 重義氣,喜好讀書又曾遊歷諸侯國,結交瞭各類豪傑。燕太子丹素聞荊軻賢勇,筵為貴賓,尊為上卿,想讓他幫助自己刺殺殘暴的秦王,於是刺秦的 故事便由此展開瞭。
荊軻刺殺秦王的動力明顯不足,荊軻與秦王無冤無仇,他的這次刺殺,都是燕子丹設計的,他收買拉攏,苦求威逼,荊軻隻好答應。既然答應,就全 力以赴,這是一個“士”或者“客”的必備品質。所以從荊軻本人的所處具體環境出發,在一定意義上說,他既不是高尚的為國而死的民族大英雄, 也不是阻礙歷史發展的反動派,他隻是一個普通的落魄士大夫,被卷入瞭一場風雲詭譎的政治事件,恰好處於各種矛盾的漩渦中心。是歷史選擇瞭荊軻。
荊軻的刺秦之旅並非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前期的籌備工作相當復雜。當此之時,受到秦國大軍逼近國境易水的威脅,燕國太子丹費盡心思尋覓勇敢 的刺客,終於通過燕國隱士田光結識瞭荊軻,田光稱他是“神勇”之士,可托大事。太子丹便千辛萬苦尋得荊軻,托付重大職責與他。荊軻本可以輕 松推掉這個委托,處於士人的操守,荊卿曰:“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言語之中並無一絲一毫怨恨和不情願,荊軻立馬答應瞭,並向太子索要樊 於期的人頭,因為樊於期將軍是秦國通緝的對象,如若能得到將軍之頭,便可取得秦王信任。樊於期也是一個忠義之士,二話沒說自刎而死。
於是,荊軻便帶著樊於期將軍的人頭和太子丹事前準備的匕首、地圖,出發前往秦國。然而在出發前,太子丹還懷疑荊軻的赤膽忠心,說他再猶豫不 決,就將派遣13歲就殺過人的魯莽小子秦舞陽先行上路。荊軻一聽怒氣沖沖呵斥瞭太子丹一番,接著倉促出發瞭。出發這一天的場面極為悲壯,太子 和其他知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眾人來到易水邊,高漸離擊築,荊軻附和著唱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其歌悲壯慷慨,令眾 人淚沾襟。
荊軻到瞭咸陽,秦王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瞭,十分高興,就立刻穿上上朝的衣服,在咸陽宮接見荊軻。荊軻應聲而 前,將人頭獻上,秦王大悅,隨即又把隨身攜帶的地圖展開給秦王看,圖窮匕見,荊軻趁機刺殺秦王,卻未成功,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袖子 掙斷瞭。荊軻拿著匕首追瞭上來,秦王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群臣驚慌,然而,事情的最終結果,荊軻還是敗瞭,殿堂外的武士一起趕上殿來, 結束瞭荊軻的性命。
荊軻大義凜然,壯烈犧牲;秦王驚慌失措,僥幸逃命,這次刺殺鑄就瞭荊軻這樣一個英雄,也留下瞭一個千古的遺憾。